首頁 > 法規政策 > 暑期檔 華語科幻電影「上天」了?

期別:復刊第76期    發行日期:2022/08/15
暑期檔 華語科幻電影「上天」了?
出處:烹小鮮    日期:8/15/2022

 

 

地球已經不夠中國電影「玩耍」了。

從已經上映的《外太空的莫札特》《沖出地球》,到即將和觀眾見面的《獨行月球》《明日戰記》《超能一家人》《宇宙探索編輯部》……

商業片不是直接衝向宇宙,就是人類受到宇宙能量的影響。總之,地球「別來沾邊」。

這一現象從未有之,以前別說宇宙,就連科幻都是中國電影缺失的一環。所以現象的起因,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都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中國科幻電影,廣泛探索

商業片的這股「上天」熱,還要從《流浪地球》說起。

2017年,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爺爺不親,奶奶不愛」的情況下正式開機。

一方面,中國科幻過往一直掛著粗製濫造的標籤,市場和觀眾被騙了太多次,傷透了心。另一方面,當時電影工業支撐不了如此細密的特效製作。加上郭帆邊拍邊改,成本水漲船高,投資人和觀眾對電影的信心都快被磨沒了。

當時窮到什麼程度呢?據主演吳京透露,最初進組是郭帆哭窮,找他來免費客串。結果被騙來之後「人財兩空」,投資了6000萬,又擔任主演,才讓專案順利推進了下去。

沒想到,這部「勉強維持」的作品,在2019年春節檔上映後,憑藉高水準的製作,合格的劇情,獲得票房、口碑雙豐收。

46.86億的總票房,證明了中國科幻有潛力,更有市場。

為了「抓住」這波科幻熱,2020年,有關組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將科幻電影視作中國電影精品化的增長點和新動能。

同時,「科幻十條」正式公佈,包括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10條政策措施。

按理說,有組織和市場的雙向支援,科幻電影早該崛起了。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電影大盤持續走低,又一次消耗了資本和觀眾的熱情。

這股浪潮被一推再推,直到如今才和觀眾見面。

不過等待雖長,也不是全無意義。《流浪地球》的製片人&編劇龔格爾曾說,中國科幻片要走兩條路:一是「貴、大、多」,二是「小、巧、精」。

其中「貴、大、多」,即使在2019年的市場環境中,也很難通過單純的高投入,達到好萊塢的製作級別,打出自己的優勢。

而在當下不穩定的市場環境中,高成本就意味著高風險,所以真正的大製作,短期內想必不會成為科幻片的主流。

經過兩年多的調研和嘗試,目前這批「上天」的科幻片,基本都在走「小、巧、精」的「科幻+」路線。

成本更低,受眾範圍更廣,讓「類型融合」既可以保證創作者和投資方的收益,又能一直保持科幻片的存在感,為題材的發展充能。

譬如《外太空的莫札特》,看似是科幻題材,其實包裹的是喜劇、家庭等現實題材;《獨行月球》相比科幻,主打的還是開心麻花的爆笑喜劇;《明日戰記》在科幻之餘,還包括守衛家國、保護環境的表達。

這些題材並不新鮮,但有了科幻的外殼,故事和特效更吸睛,也更有益於吸引觀眾回歸影院。

所以「暑期檔」華語片紛紛離地,根本原因是科幻片崛起的趨勢、短期內「小、巧、精」的發展方向以及市場對商業片的渴求。

有趣的是,看似離開地球,但幾部作品的表達,都沒有脫離現實,堪稱「一半在天上一半在地下」。

電影行業,需要更新鮮的視聽體驗

雖然截止目前,已上映的幾部科幻電影,都沒有獲得太好的票房成績,主創陣容拉滿的《外太空的莫札特》,僅獲得了2+的票房,也沒能達到預期。

但即將上映的《獨行月球》,「含騰量」接近100%、開心麻花金牌團隊創作,加上喜劇在疫情後的強勢,業內給出了30+的票房預測。據悉,影片的結局出人意料。

如此具有票房號召力的作品,對亟需復蘇的電影市場而言,實在太重要了。

回顧過去半年的中國電影市場,受疫情影響,北京、上海等地都曾關停影院,單日票房屢創新低。

4月至今,票房最高的《人生大事》,以情感破局,可複製性較低。而排在2-5位的《侏羅紀世界3》《神探大戰》《壞蛋聯盟》《外太空的莫札特》,都給觀眾展示了較新鮮的視聽體驗。

尤其是系列終篇《侏羅紀世界3》,在故事較普通的情況下,僅靠情懷和特效,就拿到了超過10億的票房。

所以從過去的經驗出發,喜劇、情感兩大題材最受追捧,而稀缺的視聽享受,也是一台票房收割機。

但過往一直填補這片藍海的「漫威」暫時和中國市場「決裂」,一批票房號召力較高的影片缺席,放慢了影院回暖的速度。

備受期待的DC堅持走暗黑風格,偏傳統偵探電影風格的《新蝙蝠俠》,僅獲得1.63億票房,沒能撐起當時低迷的市場。

在此背景下,電影市場從未如此渴求刷新觀眾視聽體驗的作品,將觀眾拉回影院。

因此,即便沒有《沙丘》級別的製作水準,但中國科幻片電影還是紛紛「飛上天」,展示出行業對市場的準確判斷。

以待映的幾部作品為例,《獨行月球》將主場景放在月球,且從預告片看,還有沈騰和袋鼠在太空船對打等橋段,這些新奇的設定,和喜劇融合,確實配得上最高的期待。

發生在「廢土」地球的《明日戰記》,除了末日的獨特景觀,還有怪獸、機甲等元素,號稱「中國首部機甲爽片」。

剛剛獲青年電影手冊兩項大獎的《宇宙探索編輯部》,以偽紀錄片的風格,講述科幻雜誌主編,疑似發現宇宙異常信號的故事。意圖以小成本,探索中國科幻電影的更多可能。

幾部作品各有所長,但重點都放在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全新表達上,配合前文提到的題材融合,我們期待這批科幻電影,真能如題材般「一飛沖天」,助力重建的中國電影市場。

其實不止是院線電影,平臺的待播片單中,出現了《三體》《球狀閃電》等頭部科幻劇。網路電影市場,也湧現過《火星異變》《重啟地球》等科幻作品。

所以科幻的發展,或者說商業片的「上天」,其實是順應當下影視市場與時代的方向。

一方面,跟風的現象和內卷,讓觀眾對傳統的影視題材興趣下降,如果故事本身吸引力不足,很難讓觀眾買單。

而科幻的出現,帶來了更新鮮的設定和視聽語言,給創作公司提供了一條明路。

另一方面,中國航空屢創佳績,現實取代想像,成為科幻作品可以參考的素材,也成了文化出海可能的新思路。

兩相結合,從創作本身,到塑造文化自信,中國電影的科幻潮有根基,自然也有持續發展的可能。

隨著主打題材融合的「小、巧、精」漸入佳境,我們同時期待中國電影工業能穩步成長,讓「貴、大、多」「小、巧、精」在世界電影市場同時綻放。



影響首頁 | 中華民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

■指導贊助: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發行人:汪威江
■總編輯:汪野
■主責編輯:力華.項俊超
■編務委員:
■資訊提供:天廣信通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電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Web Design john

訂閱申請

聯絡人:

電話:

EMAIL:

驗證碼: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