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法規政策 > 文化類節目再掀熱浪 找「打開方式」

期別:復刊第63期    發行日期:2021/07/15
文化類節目再掀熱浪 找「打開方式」
出處:電視劇鷹眼    日期:7/15/2021

 

【大陸】

今年以來,文化類節目再掀熱浪,不斷找准新的“打開方式”。

首先,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將“文化清流”進行到底,相繼推出的《典籍裡的中國》《經典詠流傳第四季》《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等節目打出了文化類節目國家隊的“陣勢”,特別是開年大火的《典籍裡的中國》融合“戲劇+影視+訪談”的手法,用時空對話營造出“故事講述場”,燃起了文化類節目“第一把火”。

其次,地方衛視深挖當地歷史人文資源,以差異化的視角呈現頻頻“出圈”。從“唐宮夜宴”到舞蹈“洛神水賦”,河南衛視推出的《2021年河南春晚》和《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遊》《端午奇妙遊》等節目令全中國觀眾眼前一亮,由節目衍生出的“唐宮小姐姐”“水中洛神”“唐小妹”等形象廣泛傳播,展現著河南獨有的文化魅力。

從《上新了·故宮》《我在頤和園等你》《遇見天壇》等節目到如今熱播的《書畫裡的中國》《最美中軸線》,北京衛視在文化類節目的創制上發揮首都歷史文化資源優勢,打造的國潮系列節目扛起了文化傳承的旗幟,厚重而不失活力,讓“京味”文化深入人心。

浙江衛視以頻道“美好中國”理念繼續在人文節目發力。作為一檔文旅探尋類的綜藝節目,《還有詩和遠方·詩畫浙江篇》第二季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賞讀山水的方式。全中國首檔世界文化遺產探尋體驗類節目《萬里走單騎——遺產裡的中國》以“文化+揭秘+互動+紀實”等手法,打破了傳統“演播室”的空間限制,開啟“行萬里路”中的“讀萬卷書”,讓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真正“活”起來、“潮”起來、“燃”起來。

此外還有東方衛視推出的文化賞析類節目《詩書畫》帶領觀眾打卡館藏名作,探境文化實景,以“鑽進古畫”的奇妙穿越模式,賦予詩書畫作品新的觀感。廣東衛視推出的《見多識廣》第三季開播至今,始終致力於傳播嶺南文化,已然成為了展示廣東的絕佳視窗。

第三,年輕一代對於國潮的追捧,各大視頻平臺在文化類節目上踴躍“試水”。繼去年《登場了!敦煌》之後,日前,愛奇藝推出的全景式人文探索節目《登場了!洛陽》正式開拍,該節目將走近洛陽,從美學、美食、文風、城市等多個維度帶領年輕人感受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蘊。B站與河南衛視將合作推出舞蹈新綜藝《上下舞千年》,一邊是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年輕人聚集地,一邊是借國風頻頻出圈的新晉“流量”,強強聯手下多支中國頂尖舞團將以嶄新的形式同場競技。

無論是總台“大而美”的《典籍裡的中國》《經典詠流傳第四季》《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等節目還是地方衛視主打“風景這邊獨好”,文化類節目在各大平臺的推波助瀾下步入精耕細作階段,相應的選題策劃、節目呈現、舞美製作、傳播思路等都邁入高品質。梳理今年以來新一波文化類節目的“賣相”,也有新的發現。

打破內容同質化,深挖“獨一份”的地域文化

文化類節目為電視螢屏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同時也成為中華文化當代化、大眾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但長期以來,越來越多的“跟風”節目也紛紛湧現,一時間,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紮堆螢屏,觀眾對這類節目的審美疲勞也開始出現。專家也指出,現有的文化類節目在內容上僅限於字詞、成語、詩歌等文學類文化類型,內容開掘上較為單一,有待於對更寬的文化類型範疇進行開掘。

今年以來,各大平臺借助文旅熱的東風,立足“獨樹一幟”的地方文化,深挖歷史資源,找到了文化類節目新的“打開方式”。比如北京中軸線是中國現存歷代都城中能夠完整體現中國都城獨特禮儀秩序與規劃思想的歷史遺產。為了讓大家更好地認識、瞭解中軸線,北京衛視推出的大型文化音樂競演真人秀節目《最美中軸線》應運而生,從永定門到鐘鼓樓,節目將聚焦於北京中軸線,帶領大家走過這條歷史軸線上的古老建築,以音樂展現北京中軸線的悠久文化歷史,帶領觀眾在這條歷史軸線上共走拾音之旅。

《還有詩和遠方·詩畫浙江篇》第二季節目中,“詩和遠方”旅行團華少、張紹剛、胡海泉、賴美雲和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錢文忠、華語樂壇實力唱將張靚穎、中國內地流行音樂男子團隊R1SE成員趙磊從杭州卷帙浩繁的歷史畫卷中打開了一段珍異彙聚的時代印象——南宋,並在古與今的交織中,領會了專屬於杭州的那份獨特風韻。

《見多識廣》第三季有最激烈的腦力比拼,各路達人顯神通的同時也有最多元的嶺南文化,節目深入挖掘那些穿“粵”古今的記憶。《登場了!洛陽》將通過一個博物館裡的國寶級文物,展開不同主題的探索之旅,探索團經歷各種深入探索,才能拿到核心資訊,最後他們將與復原者聯盟一起,呈現八場洛陽的高光大秀,全景式展示洛陽千年古城古今輝映的無窮魅力。同時,節目還將彙聚更多業 界內頂尖的文化研究學者與專家,共同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解構洛陽古城背後的歷史印跡、人文精神、民族記憶。

打開多元表達的邊界 “文化+綜藝”更具高級感、沉浸感、代入感

今年大火的文化類節目以“文化+綜藝”模式,對準年輕群體讓傳統融入當下,《典籍裡的中國》《最美中軸線》等節目在表現形態上,呈現年輕化調性,對準青年群體的需求,充分運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共情體驗和藝術共鳴,並創新舞臺表現手段,將傳統元素與當代視角相結合,從而呼應了時下年輕人關心的情感話題和美學話題。

比如《典籍裡的中國》一改歷史題材或說教,或枯燥,或難懂的尷尬,讓觀眾在娛樂中體會,在觀影中輕鬆地感悟,打破了歷史文化與年輕人的溝通屏障。節目設立“歷史空間”和“現實空間”兩大舞臺。在歷史空間中,採用影視化拍攝手法,對典籍的故事進行視覺化呈現,既還原了真實的歷史,也讓觀眾輕鬆入戲。

《最美中軸線》節目每期邀請3位元才華橫溢的音樂人和1位元文化大家組成“中軸拾音團”,在北京中軸線上展開以“一音一世界,一步一中軸”為核心線索的“拾音”之旅。他們將在中軸線景點及其周邊進行為期2天的音樂采風,收集創作元素,為中軸線的景點創作出1首原創歌曲,並在每期節目最後進行音樂展演,這種沉浸式的觀看體驗,既有儀式感也有滿滿的成就感,更有中軸線的歷史厚重感。

可以說,當下的文化類節目呈現高級感源自博大精深的文化之美、選取的人與故事之美、使用的視聽語言之美。“文化+綜藝”所帶來的沉浸感體現在以影視化、綜藝化、戲劇化等手法,引入文學、戲劇、影視、歌舞等元素讓節目更具感染力。

不過,在嘗試文化類節目內容創新與多元呈現的同時,如何平衡好文化元素在節目中的占比,也是一檔優質“文化+”節目最應該好好把握的;隨著文旅、文博、文創的快速發展,在文化產業大發展的背景下,觀眾對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強烈,探索出一條別具特色、差異化突圍、符合觀眾喜好的原創文化節目模式或形態顯得尤為重要。



影響首頁 | 中華民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

■指導贊助: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發行人:汪威江
■總編輯:汪野
■主責編輯:力華.項俊超
■編務委員:
■資訊提供:天廣信通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電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Web Design john

訂閱申請

聯絡人:

電話:

EMAIL:

驗證碼: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