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法規政策 > 換模式、換嘉賓、換主題綜N代為何愈改愈頻繁?

期別:復刊第59期    發行日期:2021/03/15
換模式、換嘉賓、換主題綜N代為何愈改愈頻繁?
出處:主編溫靜    日期:3/15/2021

 

 

《最強大腦8》打造“腦力天梯榜”,《歡樂喜劇人7》改為喜劇養成模式,《明星大偵探6》採用雙偵探模式,《吐槽大會5》引入淘汰賽制,《新相親大會5》增加明星助力官,《青春有你3》開篇讓訓練生們直面媒體提問並提出“全開麥”要求,《創造營2021》首舞臺回歸團隊戰並引入大量國際選手……創新改版似乎已經成了綜N代的必答題,而且隨著市場壓力的加劇,一年一小改、幾年一大改幾乎成了一些節目的常態。

換模式、換嘉賓、換主題……除了名字還有什麼不能改?

每檔綜N代的開始都是一次成功的創新,但突圍而出後會赫然發現,前行路上的困難更多了,不僅要面對市場更為嚴苛挑剔的眼光,還要自發主動地對自身內容進行改變,畢竟第一季的驚豔感不再,想要維持節目的關注度和影響力,勢必需要不斷提煉和強化新的吸引點,讓觀眾在節目中既能找到熟悉的陪伴感,又能不斷獲得新鮮感。

更換嘉賓是最直接的調整。《奇葩說》至今做到第七季,除了馬東、蔡康永固定搭檔外,高曉松、金星、何炅、羅振宇、張泉靈、薛兆豐、李誕來了又走,新一季節目更是引入流量明星楊冪和哲學大咖劉擎,通過不斷更換導師,以期獲得不同視角、不同思維的觀點輸出。這種更換嘉賓的調整落腳到真人秀中,就是希望不同嘉賓組合碰撞出新火花,比如《極限挑戰》從第五季開始經歷嘉賓換血磨合,最終形成了王迅、雷佳音、岳雲鵬、賈乃亮、郭京飛、鄧倫的新一代“極限男團”。

改變內核主題,適應多元化市場發展。最直觀表現在偶像選拔類節目中,愛奇藝“偶青系”IP從“越努力,越幸運”到“用自己的路子跟世界過招”的內核表達,體現出節目從建立標準到強調個人價值的轉變;騰訊視頻“創”系列從“逆風翻盤,向陽而生”到“世界那麼大,我們一起闖”則包含從重塑女團到強調團隊合作的轉變。還有《最強大腦》從第五季調整為《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內核從科學競技轉化為打造腦力偶像。而這些調整背後,都是對當下年輕人多元審美、市場多元需求的適應。

板塊細節微創新,完善節目模式。《明星大偵探6》的雙偵探模式和《新相親大會5》的明星助力官,就屬於穩定模式中的微創新,通過板塊、細節、設置等方面的一點點改變,為節目互動、話題創造全新看點,同時又不影響嘉賓、內容的表達習慣,這是大部分綜藝的常規改版創新模式。但這種調整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對於淘汰邊緣的節目而言並不能雪中送炭。

當成新節目來做,大改模式、全新包裝。製作方在市場回饋中感受到危機,試圖通過大幅度改版賦予節目全新氣質和看點。《吐槽大會5》從吐槽嘉賓陣容到賽制都進行了升級,新增自曝槽點環節,引入比拼和淘汰的賽制、增加補刀等環節設計,打造跨圈層戰隊,通過更具時效性和熱度的嘉賓創造二次熱度話題。《青春環遊記2》也進行了“大換血”,將模式變更為“旅遊+遊戲”,全新的“春遊家族”通過遊戲贏取不同的吃住行條件、完成旅行。這種形式的改版更像是一次破釜沉舟的探索,放平心態、放開手腳,反倒能收穫意外驚喜。

  愈改愈頻繁背後,是市場與製作的焦慮

“你看過《吐槽大會》的豆瓣評分嗎?”

“你知道《吐槽大會》越來越不好笑了嗎?”

“ 你聽過評論《吐槽大會》已經變成洗白大會了嗎?”

“想過停辦吐槽大會嗎?”

“ 真的要放棄?”

《吐槽大會5》開篇就借易立競之口進行了辛辣的自我吐槽,而這些問題換個名字、換個形容詞,幾乎可以放置到所有綜N代身上。

這是綜N代所面臨的集體困境,也是市場附加在製作方身上的焦慮:拼品牌知名度,綜N代越來越多,品牌優勢不斷被削減;拼內容新鮮感,垂類節目年年更新,更是短板所在,於是“焦慮”和“求變”已經成了綜藝創作的關鍵字。

此前《拜託了冰箱》製作方視鹽文化CEO胡悅接受傳媒內參採訪時透露,新一季節目將進行大幅度改版升級,“非常焦慮。我們既希望在反覆運算時保留《拜託了冰箱》的體系特點,讓陪伴節目多年的粉絲們在看節目時依然有回家的感覺,也希望能給觀眾一些新鮮的感覺,只有煥發新的光彩,才能讓這個IP繼續走下去。所以哪些是底層邏輯,是絕對不能變的,而哪些是可以玩兒出新的花樣的,是我們最近一直在探討的內容。”

改不改、什麼時候改、怎麼改,幾乎貫穿於綜N代的整個創作週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觀眾審美更多元,變化也更快,前一年高口碑、高流量的爆款節目可能轉年就被按在地上摩擦,如何精准洞察觀眾需求是一項長期積累的工作。另一方面,品牌廣告方也需要新鮮感,常用的品牌插播方式、展示空間已經無法滿足客戶的要求,節目只有不停地變變變,才能給到客戶更多期待。

分眾時代下,

沒有一檔綜藝是安全的

說到綜藝改版,就不得不提《歌手》,這位歷經八年磨難的“老將”最終還是沒能抵住競爭衝擊,在2020年戛然而止,讓很多人大呼可惜。

其實從《我是歌手》到《歌手》,這檔節目幾乎每年都在變,《我是歌手》第二季將復活賽改為突圍賽,第三季增設踢館賽,第四季設置首期“87”搶位戰,《歌手2017》“挑戰歌手”與“逆戰歌手”雙補位,《歌手2018》首期回歸7人排位賽,《歌手2019》大眾聽審可投出代表即時反應的3票電子票與總體評估後的3票紙質票,競演結果的宣佈方式也迎來了七年來首次調整,2020年《歌手·當打之年》不僅聚焦於中青代歌手,還取消補位和踢館賽制,取而代之的是奇襲1V1賽制。

上述提到的改版方法論,《歌手》都試過,但最終仍難掩頹勢。還記得2018年,節目總製片人洪濤淚灑錄製現場,向觀眾道歉“我們真的盡力了”,這也說出了很多製作人的心聲。分眾時代的到來,意味著綜藝市場迎來更廣闊的創新創作機會,但對於成熟的綜N代而言則是眾口難調的更大挑戰。

可以預想到,在綜藝版面、數量趨於穩定的當下,將有愈來愈多“不合時宜”的綜N代面臨淘汰,為更具衝擊力的新綜藝讓位。“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或許有遺憾,但看到更多具有生命力和創新力的新綜藝源源不斷被創作出來,就該明白,更替本來就是自然之道。



影響首頁 | 中華民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

■指導贊助: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發行人:汪威江
■總編輯:汪野
■主責編輯:力華.項俊超
■編務委員:
■資訊提供:天廣信通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電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Web Design john

訂閱申請

聯絡人:

電話:

EMAIL:

驗證碼: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