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法規政策 > 央視劇表現不俗 發行市場迎來「裂變」

期別:復刊第56期    發行日期:2020/12/15
央視劇表現不俗 發行市場迎來「裂變」
出處:娛樂資本論    日期:12/15/2020

 

 

 

大劇看總台——這是上個月央視發佈2021電視劇片單時喊出的口號。

相比往年,這次在主旋律大劇之外,《流金歲月》《理想之城》等都市劇也赫然出現在央視的片單裡。此前,這兩部劇都曾出現在東方衛視、湖南衛視等一線衛視的招商會上。

再看這兩個月的電視劇市場,央視的劇也表現不俗。11月初,李易峰主演的《隱秘而偉大》登上CCTV8,收視率連續多日躍居第一,11月底,張嘉益(原名張嘉譯)主演的《裝台》和張魯一主演的《大秦賦》也分別在CCTV1CCTV8播出。

難不成一向買劇“摳門”的央視這次要崛起了?在網上,關於“央進省退”的討論不時出現,有說央視想走年輕化路線的,有說一線衛視採購價跌得厲害的, 還有說政策干預越來越多的……

實際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借此機會採訪了部分和央視合作過的製片人和發行人士,試圖勾勒出當下電視劇發行市場的現狀。

央視採購價持續走低,但仍有大批劇想賠錢上

“上央視的戲一般都得有點說法。”

說起央視,某電視劇發行直呼“想上央視不容易”。在他看來,想在央視播出,一般都得自上而下地推動,“你直接拿一部劇去找央視的人聊很難,找到高層會容易點。”

曾和央視合作過多部電視劇的製片人高軍表示,近年來一個明顯的變化是,主旋律電視劇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大。“過去我們拍主旋律劇主要考慮的平臺就是央視,衛視對這類題材沒興趣。但這幾年中央把地方衛視也納入了管控範圍,從根本上扭轉了主旋律題材只能賣給央視這一現狀。”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高軍去年製作的重大題材電視劇《外交風雲》。這部劇片方原本準備賣給央視,但最終是北京衛視、廣東衛視和優愛騰三家買的單。“這是第一次市場化成功的一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總局也鼓勵這類題材走市場化的路子。”

央視這麼多年來也從不愁片子。作為中央的電視臺的象徵,央視一套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不光大爺大媽們愛看,許多高層領導也有定時收看中央一套的習慣。所以各地的宣傳部和大型製作公司,每隔幾年都希望有部大戲能上央一,哪怕是賠錢。

比如最近在CCTV8開播的《大秦賦》,其第一出品方西安曲江大秦帝國影業,就是西安曲江新區管理委員會專門為拍這一系列成立的公司,作為陝西省和西安市的重點文化工程。這一系列從第一部《大秦帝國之裂變》起就一心想上央視,擴大影響力。

儘管早在2006年《大秦帝國》啟動伊始,央視一套就已介入,但在《大秦帝國》拍至尾聲時,央視一套出臺規定“黃金檔每年只能播兩部古裝劇”,最終無法消化這部長達51集的大古裝。迫於資金壓力,2009年,該劇網路版權被搜狐視頻拿下,比衛視提早8天開播。

據瞭解,現在央一黃金檔一部戲最高也就是140多萬元/集,“下一步可能還要壓縮到100萬元左右,所以想回本還得指望地方政府給一定的補貼。”儘管早在20181月,央視就在自家主辦的“全中國重要時間節點電視劇合作交流會”上指出,今後對於重大時間節點播出的劇碼,將大幅提升收購價格。同時,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的劇碼將不限制在40集以內。

但有製片人透露,這兩點都未落實。如今央視的採購價仍在持續走低,縱觀近年來央視一套黃金檔的劇碼,也沒有超過40集的。正在央一播的《裝台》,就從42集刪到了33集。

大劇首播央視回本難,但好在播出穩、回款快

對片方來說,在2021年選擇央視利弊都很明顯——在央視播不需要擔心收視率,回款也更快,基本劇播完之後,就會一次性地把款項結清,“這和地方衛視差別很大。地方衛視中只有湖南衛視回款比較快,回款的比例也比較大。”

最後,把劇賣給央視播出也比較有保障。某資深電視劇發行表示,一些二三線衛視不僅拖款嚴重,還會壓劇,“他們定檔期很慢,但央視不管開多低的價格,一定會給你一個明確的答覆。”

有時候,落在紙面上的價格並不是最終價格。電視臺會告訴片方由於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前簽的價格已經不匹配了,得簽補充協議降價。如果片方不簽,台裡可能會一直壓著劇不播,不播片方就拿不到回款。

但發行到央視也有弊端。首先是價格確實很低,按照現在央一黃金檔出價100多萬元/集的標準,顯然吃不下上億成本的劇集,想收回成本基本只能靠政府補貼或其他商業化運作。近年來還出現了一種新情況——即視頻網站出大頭,先網後臺。

比如剛在CCTV8播完的民國戲《隱秘而偉大》。這部投資數億元的電視劇最早定于湖南衛視,後來又謀求在東方和江蘇拼播,但積壓兩年後最終賣給了騰訊視頻和芒果TV,會員每晚可搶先看6集。

這並不是CCTV8第一次接受先網後臺。去年緝毒劇《破冰行動》在CCTV8黃金檔播出也是如此:愛奇藝57日開播,央視八套510號開播,會員始終多看6集。據瞭解,這部戲最早接觸的平臺其實是湖南衛視,但湖南衛視不接受先網後臺,這才轉投央視。

今年1129日,《裝台》在芒果TV率先開播,會員始終比非會員和央視觀眾多看2集,CCTV1也開始接受“先網後臺”。

“網路平臺採購央視首播的劇價格非常低,一集連10萬元都不一定能到。”高軍說,這還是首輪的價格。據此推斷,央視片單中那些待播的大劇,除央視自製的重大題材之外,大部分可能都會“先網後臺”。

在白菜價之外,行銷少也是問題。央視不同於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衛視,往往不太會為電視劇做大量行銷。再加之央視的中老年觀眾較多,在網上是“沉默的大多數”,所以央視劇收視率高討論度低是常態。

在內容方面,央視對電視劇的審查也更嚴格,這和平臺的主管部門有關。20183月,中央電視臺改組併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之後,歸口中宣部領導,而省級衛視的主管部門則是中國廣電總局。

衛視出口少、購劇價格腰斬、管控越來越細

央視崛起的背後,除了主旋律大年的東風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電視劇消化管道的減少。

隨著電視臺整體收入的萎縮,如今有實力購買首輪劇的電視臺除了央視以外,只剩下五大一線衛視——湖南、東方、浙江、江蘇和北京。而北京衛視這兩年也開始衰落,去年黃金檔跟播了二輪劇《破冰行動》,今年黃金檔跟播了二輪劇《鬢邊不是海棠紅》。

往年,除湖南衛視堅持獨播之外,其他四大一線衛視採購大劇主要是拼播,但如今一線衛視購劇價格也大幅縮水,“過去一家出300萬元,兩家拼播600萬元一集很常見,現在兩家加起來也不一定能出到300萬元/集。”某製片人透露。

越來越多的一線衛視選擇獨播腰部劇、積壓劇,或者和二線衛視拼播。比如江蘇衛視目前就在播積壓劇《與晨同光》,北京衛視在和深圳衛視拼播《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如果一定要播大劇,多半是視頻網站出大頭,先網後臺,如北京衛視播騰訊視頻的自製劇《燕雲台》。

買不起是一方面,受政策影響,衛視能提供給市場化劇集的檔期也越來越少。“現在廣電總局對衛視的管控已經具體到了劇碼的編排,每個節點放什麼劇提前一年就安排好了,其他劇根本進不來。”高軍說。一些主旋律項目如最近的《石頭開花》,甚至在五大一線衛視和廣東衛視同步播出,不受“一劇兩星”的限制。

電視劇出口顯著減少,片方怎麼辦?一些影視公司為了回款,只能低價甚至賠本賣出首輪,指望之後在二三輪發行時賺錢。更多的片方轉向網路平臺。

但網路平臺的採購價也在降低。某正在做平臺自製劇的製片人表示,視頻網站採購價最高的時候單集能破1500萬元,去年同等配置的劇集單集能到800萬元左右,今年“身邊比較好的項目一集是600萬元左右”。

儘管如此,和更窮、檔期更緊張的衛視相比,視頻網站依然優勢明顯。“現在發行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大家都一股腦地轉向新媒體。”某電視劇發行表示。一方面是確實平臺出價更高、檔期也更好排。另一方面是為了求穩,“一線衛視購片前都要看全片,除非是重大題材,才會提前簽購劇合同,平臺一般只要求看前幾集。”

一切為了發行成功。2020年,越來越多的影視公司開始追求“落袋為安”。被任務劇佔領的一線衛視逐漸失寵,仍有餘糧的視頻網站眾人爭搶,往年被人忽視的央視,也在主旋律東風和一線衛視的衰落下有了存在感。

片方“階層固化”:頭部不愁嫁、腰部忙站隊

“央進省退”會成為趨勢嗎?

在採訪中,有製片人認為這是特殊年份的特殊現狀,也有人認為主旋律大旗常在,今後主管部門對文化領域的管控會越來越嚴,一線衛視的頹勢也很難扭轉,“央視進、衛視退”不可避免。

面對央視,片方最大的顧慮無外乎逐年走低的收購價。一線衛視雖然購劇價格也低,但兩家拼播再加上網路平臺,還能勉力維持。走獨播路線的央視,要拿下大劇基本只能靠和視頻網站合作。

目前央視2021片單裡偏市場化的劇中,《王牌部隊》和《叛逆者》第一出品方是愛奇藝,《危機先生》第一出品方則是優酷,如果後續沒有變動,大概率會在央視以先網後臺的方式播出。

既不能給片方優厚的回報,又無法提高項目的體制內影響力,夾在中間的一線衛視地位越發尷尬。而隨著各大平臺收購價格的縮水,以往動輒一集八九百萬元成本的項目也越發稀缺,影視公司兩極分化嚴重。

“這兩年經過大力度的調整,今後能存活下來的,基本上都是頭部公司。很多小公司開發選題比較盲目,也沒考慮好出口,再加上盲目融資,最後拍出來就是徹底的失敗。”高軍說。

另一位主要製作網劇的製片人表示,現在很多項目的成本都極度壓縮,“拍出來都lowlow的”。中小型影視公司拍平臺定制劇,一般利潤只有15%~20%,更別提前期還需要片方自行墊資,有30%左右的尾款要等項目上線後,平臺根據完成度和播放效果考核和結算。

不過,在真正的頭部項目面前,平臺仍會花重金爭搶。比如去年的爆款劇《都挺好》,就是少見的能發行至全平臺還價格不菲的劇。網曝該劇採購價格為:東方、浙江衛視雙台各300萬元/集,騰訊視頻300萬元/集,優酷280萬元/集,愛奇藝270萬元/集,累計1450/集,版權收入約1450x46=6.67億元。

“現在就是頭部不缺資源,下層水深火熱,資本不看好不追逐不支援。”某製片人總結道。不過和幾年前相比,如今頭部公司賣劇時也會考慮更多,“不能只看錢,還要看這部劇的類型是否適合該平臺,以及和這家平臺的長期關係。”某電視劇發行表示,一些頭部公司甚至會“端水”,特意把好項目分給不同的平臺。

頭部公司不願站隊,腰部公司則剛好相反。如今市面上叫得出名字的新銳製作公司,大多都有深度綁定的平臺。雖然這些公司也可以開發原創專案,以版權劇的方式賣給平臺,對外聲稱是自製劇,但就算是前期談好意向,在成片出來時,播出平臺仍有改變的可能。

當視頻網站成為市場上最大的買家,當央視成為能提供政治背書的安全牌,屬於一線衛視的時代已然結束。當頭部公司壟斷大部分頭部資源,中小型公司被迫擁抱分賬劇等新形式,這場生存遊戲越發殘酷。



影響首頁 | 中華民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

■指導贊助: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發行人:汪威江
■總編輯:汪野
■主責編輯:力華.項俊超
■編務委員:
■資訊提供:天廣信通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電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Web Design john

訂閱申請

聯絡人:

電話:

EMAIL:

驗證碼: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