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外界長期以來對中國紀錄片有三條固定認知:一不賺錢、二無收視、三沒有核心競爭力。但成立僅兩年的央視紀錄頻道,第一年沒有廣告,到2012年廣告招標達到了2億元人民幣;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的海外銷售總額中,紀錄片的比重去年已經達到17%;國產紀錄片面朝市場,春暖花開。」
看膩了家長里短、嬪妃爭寵、結婚離婚那點事兒,2012年,挑剔的觀眾竟在一部僅有7集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找到了樂趣。平均收視率0.48%,最高收視率0.75%,收視份額超過以往同時段電視劇30%,這部被戲稱為「深夜報復社會最佳利器」的紀錄片,把年輕人重新拉回電視機前的同時,還引發了一系列「舌尖效應」。不僅是「舌尖」,去年紀錄片播出平臺的增加、資金的持續投入以及民間紀錄片製片人的活躍都讓人們對「國產紀錄片的春天」充滿期待,這個期待在2013年伊始成為業界的「流行語」。
中國電影電視海外銷售紀錄片已占到17%
過去的一年,,值得一提的紀錄片還有很多,比如《故宮100》、《春晚》、《大魯藝》、《超級工程》、《留住手藝》等。獲獎的紀錄片也不在少數:《歸途列車》在美國獲得第33屆艾美獎最佳紀錄片和商業報導獎;《中國有個暑立裡》獲得中國(青海)世界山地紀錄片節人文類「評委會特別獎」和「最佳導演」兩項大獎,加上此前該片獲得的四川電視節「金熊貓」國際紀錄片亞洲製作獎、義大利米蘭國際體育電影電視節榮譽獎、日本北海道札幌中日韓三國論壇獲展播獎等,該片已經先後獲得海內外10個獎項。
此外,還有很多值得關注的紀錄片事件:以《我的抗戰》網路首播為先例,各類紀錄片、微紀錄片在新媒體風行。年末時分,幾乎彙聚所有紀錄片精英的第十八屆中國電視紀錄片盛典、第二屆「光影紀年——中國紀錄片學院獎」頒獎盛典等相繼舉辦。
一組資料則更直接反映了紀錄片的強勢回歸:2012年,紀錄片生產總量達到3000小時,相關頻道首播國產紀錄片總時長達到1萬小時。在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的海外銷售總額中,紀錄片的比重更是達到17%,創歷史最佳,較2011年同比上升40.6%。
只有兩歲的央視紀錄頻道也在2012年「瘋長」。2011年紀錄頻道開播當年,收視份額增長200%,第二年增長率達到83%;2011年紀錄頻道沒有廣告,到2012年廣告招標達到了2億元。「這些事實徹底扭轉了外界長期以來對中國紀錄片的三條固定認知,那就是紀錄片”一不賺錢、二無收視、三沒有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