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新聞 > 《極限挑戰寶藏行》生態文明建設真實寫照

期別:復刊第65期    發行日期:2021/09/15
《極限挑戰寶藏行》生態文明建設真實寫照
出處:主編溫靜    日期:9/15/2021

 

【大陸】

 

當下的電視螢幕,無論是電視劇還是綜藝,圍繞重大主題主線的主題性創作呈現出新的氣象和變化,甚至產生了“現象級”的傳播效果,留下了鮮明的時代記憶,這些節目扛起社會責任、踐行公益理念、走進熱氣騰騰的生活一線,不僅拓寬了電視節目的原創空間,也為螢幕增添了新的內涵。

“‘寶藏行’做了兩季,出發點都是圍繞、緊扣中國當前發展戰略,雖然看似是宏大的命題,也覺得很難去做,但從我們製作播出來看,取得了有點出乎意料的效果。” 東方衛視中心副總監、《極限挑戰寶藏行》總導演施嘉甯所說的兩季“寶藏行”正是去年熱播的《極限挑戰寶藏行·三區三州公益季》和剛剛收官的《極限挑戰寶藏行·綠水青山公益季》,“三區三州”是中國脫貧攻堅史上的特有名詞,是中國層面的深度貧困地區,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難啃的“硬骨頭”。而“綠水青山”與生態環境、人民福祉密切相關,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的真實寫照。

從節目名稱就可以感受到,這兩季節目所承載的社會意義與節目價值,這是國民級頭部綜藝《極限挑戰寶藏行》契合中國大事要事、重大主題主線所做的探索性嘗試。在施嘉寧看來,這樣的創作不僅為節目拓展思路、激發新活力,也讓主創團隊感觸到發自內心深處的家國情懷。“路就是讀萬卷書,每到一個地,我們通過踩點、走訪、調研,通過與當地員的溝通,以及看到了當地些實實在在地變化會更加深刻的也很通俗易懂地感受到了中國的變化。”施嘉寧說。

用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丈量日新月異的生活,不斷磨煉自己,特別是腳踏實地、深入一線,把主創團隊的觸角和中國大事要事與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緊密相連會帶來不一樣的感知。正如施嘉寧所言:“深到第線,會有很多的感觸,這些感觸會帶給導演組,也會帶給所有參與錄製節目的嘉賓,也能傳遞給收看節的觀眾。”顯然,《極限挑戰寶藏行》的格局更大、視野更寬、路數更遠。

以《極限挑戰寶藏行·綠水青山公益季》為例,該節目於202174日起在東方衛視每週日晚間黃金檔播出,十期節目帶領觀眾行走中國青山綠水,展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

從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最後一棵樹”的故事開始,深入到庫布齊沙漠帶領觀眾見證退沙還林、大漠變綠洲的生態奇跡;從新疆喀納斯的原生態美景,到福建武夷山的茶文化,從霞浦縣遇見最美晚霞,到能歌善舞、充滿民族風情的新疆喀納斯……《極限挑戰寶藏行·綠水青山公益季》通過實地走訪和沉浸式體驗等方式,帶領觀眾領略當地秀美山川和民俗文化,更讓我們看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下的“兩山”轉化,山鄉巨變。

主題性文藝創作既要精准捕捉時代浪花,也要以用心用情用功的創作姿態譜寫時代的思想鋒芒和精神指引,《極限挑戰寶藏行·綠水青山公益季》承載著這樣的期許。那麼,在主題性節目創作過程中,施嘉寧及主創團隊面對怎樣的難題?又嘗到了怎樣的甜頭?在傳媒內參的專訪中,施嘉寧道出了創作重大主題性節目所帶來的那份沉甸甸的成就感與自信感。

善於捕捉時代大潮中的朵朵浪花

主題性文藝創作被譽為時代文藝的晴雨錶,代表著一個時代文藝的擔當與情懷。一般而言,主題性創作圍繞蘊含重要人文思想價值、體現民族精神、影響歷史走向的重大事件展開。

從“三區三州公益季”,到“綠水青山公益季”,在中國大事要事面前,作為主流電視節目,《極限挑戰寶藏行》從不缺席。

“我們不變的初衷是,節目緊跟中國重大發展戰略,通過節讓觀眾能看到,中國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以及做了之後會有什麼樣的成效。”施嘉甯表示,作為主流媒體平臺的主流綜藝,緊扣時代脈搏,以重大的時代主題為創作主題使其應有之意。比如去年的《極限挑戰寶藏行·三區三州公益季》在中國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的決勝之年推出,今年的《極限挑戰寶藏行· 綠水青山公益季》深入大山深處、田間地頭等一線,聚焦中國脫貧攻堅的勝利成果,呈現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助力鄉村振興,讓“看得見山,望得到水,記得住鄉愁”深入人心。

“在五花八門的綜藝市場,能夠以高站位、大格局、小切口與中國國策、發展向有機的結合,這樣的節目價值和意義不言而喻。”在施嘉寧看來,兩季《極限挑戰寶藏行》的價值輸出很明確,與中國發展政策緊密結合,節目的格局之大、站位之高,對於觀眾而言,以相對輕鬆自然的方式讀懂宏大主題,在綜藝化表達與重大主題之間尋求平衡點,讓有意義的內容變得有意思。

 “滿觀眾精神文化需求之外,同時讓觀眾看到當下中國所發的實實在在的變化,讓觀眾產興趣或者關注,甚至是種理念的傳達,這是作為檔綜藝節目所需要達到的使命。”施嘉寧說。

既有意思又有意義的節目來自火熱的社會生活,這種生活,一定體現著時代的脈動,契合著主流價值觀的本質要求,也彰顯著凝聚人心的價值導向。《極限挑戰寶藏行·綠水青山公益季》嘉賓秦昊在社交平臺如此分享:“這一行也讓我真切的看到了當地平凡而又偉大的建設者們勇往無畏的精神,在他們日以繼夜的建設下,漫漫荒漠變成綠洲,海洋一碧萬頃,綠林樹蔭擾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也正如該節目嘉賓張彬彬所言:“領略當地秀美風光和民宿文化,見識到我們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巨大成就,希望讓更多的人通過節目看到中國的美好和富饒,瞭解到環保公益的重要性。”可以說,《極限挑戰寶藏行》踐行公益理念,也傳遞著源自生活的溫度,鏡頭中那些火熱現實生活中的故事也成為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的精神力量。

把過程變得有趣 讓主題立意變得深刻

 “怎樣把脫貧攻堅、精准扶貧、鄉村振興、生態建設等時代元素融在綜藝節⽬⾥,既要好看,也能夠有定的社會意義和價值,這是個難題。”帶著情懷與情感投入節目的創作,還需要講究“技法”和“玩法”,施嘉寧給出的答案是,強化綜藝化表達,即相對綜藝化的呈現和具有格的遊戲環節的設計,讓主題與綜藝呈現融合在

《極限挑戰寶藏行· 綠水青山公益季》有清晰的頂層設計,即帶領觀眾行走中國青山綠水,展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宣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此基礎之上,節目繼續延續實地走訪+沉浸式體驗的呈現方式,通過環環相扣的環節設置激發了嘉賓們真實的表現,讓節目邏輯清晰、體驗有力又不乏笑點和看點。

“結合‘極挑’的些遊戲設計和環節,讓主題性表達在嘉賓參與的過程當中變得更有可看性、趣味性,並不是通過個簡單的介紹短片或種體驗,把過程變得有趣,讓主題立意變得深刻,這是我們追求的法。”施嘉寧強調,主題性創作不是硬的宣傳、生硬的主旋律表達,是在潛移默化和喜聞樂見的過程當中讓觀眾⾃⼰感受、體會,首先要讓觀眾愛看,才能達到節目效果。對此,施嘉寧表示,主題性創作始終兼顧它的意義性和趣味性,始終要做好兩者之間的平衡,如果有太多的道理可能會減弱趣味性,但趣味性過強會失去與主題、立意之間的緊密感。

《極限挑戰寶藏行· 綠水青山公益季》將遊戲任務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保理念結合,嘉賓通過輕鬆自然的參與方式完成各項挑戰,使得“尋寶”過程充滿趣味性、可看性、參與感,也讓重大主題“落地有聲”。正如施嘉寧所言:“當節目沒有頂層的內容輸出時,所有的環節與內容都是空洞的,當有了精神追求和價值表達時,所有內容與環節的設計,都將為頂層輸出而加分。”  

在廣闊的社會生活中,有價值的故事時時都在發生,作為電視節目的創作者,需要走進、發現、感知、通過有力的筆觸和生動的鏡頭講述我們身邊的故事,這是電視人在新時代的職責使命,也是綜藝節目義不容辭的擔當。 未來,我們將會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上一個個重要的歷史節點和重大主題,當下的主題性文藝創作任重而道遠,但不變的是與時代共情的一份初心,就像施嘉寧所說:“如果我們繼續做下去,不變的初衷就是與中國的發展戰略、時代熱點、社會生活同頻共振。”

 



影響首頁 | 中華民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

■指導贊助: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發行人:汪威江
■總編輯:汪野
■主責編輯:力華.項俊超
■編務委員:
■資訊提供:天廣信通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電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Web Design john

訂閱申請

聯絡人:

電話:

EMAIL:

驗證碼: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