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新聞 > 中國電影票房高位收官

期別:復刊第25期    發行日期:2018/1/15
中國電影票房高位收官
出處:新華網    日期:1/1/2018
【559億元】

 

2018新年到來,盤點2017年的中國電影票房,看到一張喜人的成績單。經歷了2016年國內電影票房在高速路上的「急剎車」後,備受壓力的2017年成功提檔再起步,在《戰狼2》《羞羞的鐵拳》《功夫瑜伽》等國產片票房「爆款」的拉動下,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11月中旬,全年票房累計突破500億元,隨後《芳華》《妖貓傳》等元旦檔影片最後沖刺,2017年年度總票房最終以突破559億元收官。相比去年的457.12億元,增加了102億元。其中,國產片約為301億元,佔比53.84%

從競爭態勢上更出現了許多值得探討的新現象:例如,年度票房前十的影片佔了年度總票房的四成,單片票房差異巨大﹔國產片總體質量有所提升,但依然呈現口碑「冷熱不均」﹔明星IP的票房光環逐漸褪去,一些嚴肅題材的影片備受觀眾青睞。跨入「500億時代」,中國電影市場開始走向理性增長的穩健期,電影市場的下一個發力點在何處?

 

焦點1

觀影人次回暖

16.2億次同比增長11.19%

 

截至20171231日的統計數據,國內總票房已達559億元。2017年的電影票房最終實現了高位收官。經歷了20142015年票房的高速上揚,也經歷了2016年票房增速僅為4%的「冷靜期」,2017年的增幅,讓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電影市場將步向穩健。

票房的欣欣向榮當然值得高興,但今年統計演算法的變更也不能忽視。事實上,從2017年開始,網絡購票時產生的電商服務費也被統計在票房中,每張票大概3-5元不等。數據顯示,截至20171223日,全年包含服務費的綜合票房為537.7億元,分賬票房為504.47億,也就是說全年的電商服務費已超33億元,這幾乎等同於淡季一個月的票房進賬了,比如201711月票房僅有27億元。

不過在影評人羅鴻宇看來,即便剔除服務費,這個增速是市場合理的增速狀態。「經過2016年大盤的調整,無論從上游製作、內容生產,還是下游院線來看,大家對電影已回歸理性。」

相比票房總量,觀影人次上的回暖更值得關注。今年觀影人次達到了16.2億次,同比增長了11.19%。影院方面,由於中西部和三四線城市影院建設持續增長,讓全國影院數達到了9169家,銀幕數達到了50776塊,穩坐全球第一大市場。

這一核心數據証明,中國影市增長的根基較為牢固,內容製作和觀眾熱情雙雙提升。由此衍生出的高增速,才有絕對的含金量。

 

焦點2

國產片成票房主力

票房前五位國產片佔四席

 

從整體上看,2017年國產片還是票房主力軍,376部國產片貢獻了約54%的票房,98部進口片貢獻了約46%的票房。打開全年的票房成績單,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國產片佔了4席,進口片則有6席,不過可喜的是,前五名有四部都是國產片,分別是《戰狼2》(56.8億元)、《羞羞的鐵拳》(22億元)、《功夫瑜伽》(17.5億元)和《西遊伏妖篇》(16.6億元)。票房前十影片總票房為203億元,佔年度總和近四成。

大片勢頭雖猛,但縱觀近三年,國內前十名影片總票房佔比一直維持在30%以上﹔北美市場前十名電影票房佔比一直維持在25%35%之間。羅鴻宇指出,今年超出這一佔比是由於《戰狼2》單片票房的拉動因素。有業內人士指出,從整體來看,年度票房的金字塔結構是良性市場規律的表現,較少影片貢獻主力票房,能帶動整個社會對電影行業關注。也有觀察人士表達了擔憂,中國電影市場過於一直處在「二八定律」之中,即為20%的大片支撐80%的票房成績,「未來中國電影要想取得長遠發展,必須支持‘八二定律’,支持並推動優質中小成本電影成為票房中堅。」

20173月我國首部《電影產業促進法》,對國產片和進口片播放佔比有了更加明確的規定,但在國產片和進口片的票房佔比上,進口片的單片票房是國產片的3.7倍。比起去年同期的3倍,差距更加明顯。201798部進口片中,64部批片貢獻了26%的票房,單片平均票房過億元。

從進口片的表現來看,除了大IP紮堆外,優質口碑的進口批片成為了國內影市的「香餑餑」,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明顯高於去年。尤其是《摔跤吧!爸爸》通過其過硬口碑支撐票房逆襲,最終落定12.91億元票房,體現出非好萊塢大片強勁的市場號召力。不過,下半年進口批片的紮堆上映又體現出影市的盲目跟風。

有業內人士分析,進口片紅利的增強,無疑對於中小成本國產片的製作積極性有一定的打擊。對於帶有實驗性質的中小成本國產片來說,面臨的市場挑戰將更大。

 

焦點3

觀眾趨於成熟

小眾電影逆襲成「黑馬」

 

曾幾何時,有業內人士抱怨,某些「垃圾」電影有為數眾多的擁躉,可一些優質卻缺乏話題效應的影片被院線冷落,觀眾寥寥。讓人欣慰的是,無論是近期上映的《芳華》,還是此前《二十二》等小眾題材的紀錄電影,均票房口碑雙豐收。縱觀上述影片,其成功秘訣多離不開口碑效應。圈內人和廣大觀眾在豆瓣等社交平臺不遺餘力地給予好評,倒逼院線增加排片,進而使得這些在前期不太被看好的影片在市場中逆襲成為「黑馬」。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鮫珠傳》高價版權改編的作品卻票房折戟,再次証明瞭曾經「大IP+小鮮肉=高票房」的公式不再無條件成立,也反映出觀眾不再願為質量不高的作品買單。對此,業內人士的態度也有著明顯的轉變:從當初的趨之若?,到後來的聞之色變,對於IP的開發,業界開始回歸理性,且積極找尋更為科學的開發方法。

國內觀眾對於影片審美喜好的變化,還能從進口影片得以証明:《速度與激情8》《蜘蛛俠:英雄歸來》等模式化嚴重、創新能力不足的好萊塢「爆米花電影」,在中國都不復當年勇,反倒是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以及泰國的《天才槍手》,都在中國取得令人驚喜的票房成績。某媒體近日關於「8分以下影片首日票房和非首日票房對比」的調查顯示,2017年,8分以下影片票房後續增長乏力,口碑對影片開畫後的票房走勢影響非常明顯。這也足以提醒創作者——不要低估觀眾的欣賞能力。

儘管《二十二》等電影的票房成績,在動作、喜劇電影霸屏的市場中顯得十分渺小,但讓我們看到了口碑引領的觀影熱潮,看到了成熟觀眾提供的成長環境,這股力量不僅體現在票房,更體現在中國電影市場。



影響首頁 | 中華民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

■指導贊助: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發行人:汪威江
■總編輯:汪野
■主責編輯:力華.項俊超
■編務委員:
■資訊提供:天廣信通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電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Web Design john

訂閱申請

聯絡人:

電話:

EMAIL:

驗證碼: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