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新聞 > 洛城臺灣電影雙年展策展人對談

期別:復刊第23期    發行日期:2017/11/15
洛城臺灣電影雙年展策展人對談
出處:文化部官網    日期:11/2/2017
【台灣】

 

第一屆「你那邊幾點?臺灣電影雙年展」系列活動第三場,112日晚間在駐洛杉磯辦事處臺灣書院舉行策展人對談,由UCLA電影電視資料館Paul Malcolm,以及UCLA東亞語言文化系教授紀一新,以「全球電影文化中的臺灣」為題,進行深度對話。

駐洛杉磯辦事處臺灣書院表示,上周的產業論壇活動是由產業出發,由導演、製片、影評、策展人就「全球電影市場中的臺灣電影」為主題進行討論;112日晚間的討論,是由策展人以文化的角度切入,無論由產業面或由文化面,都可以看出首屆雙年展的企圖,希望在世界電影版圖中,為臺灣尋找國際角色與定位。

2014年首次與UCLA合作舉辦影展開始,策展人就發現了臺灣在國際影壇上的樞紐地位,無論由地緣關係,或由文化影響角度上,臺灣在世界影壇的角色都十分鮮明:既是全球電影的十字路口,也是集散中心,許多觀念及現象湧進臺灣後,在臺灣吸收、內化為自有的電影文化,再散播傳揚出去;因此臺灣電影中始終帶有流動的、多元豐沛的文化特質,這種特質是根植於鄉土,卻又能兼容世界影壇的創作美學風格。

1980年代的臺灣新電影,或許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臺灣新電影源起於臺灣政府解嚴後,一群受到現代主義等世界文化潮流影響的本土導演們,以庶民生活為創作題材,開創出影像風格強烈的電影美學,再加上國際知名導演如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李安的加值,使臺灣新電影的影響超越了臺灣本土,為世界影壇提供了重要的創作養份。

然而,30年之後的臺灣電影人,在好萊塢影片席捲全球的效應下,仍試圖展現富有臺灣地域特色及人文內涵的電影,這種強烈的臺灣身份認同與使命感,不管在說故事的方式或是表現手法上,都帶有強烈的臺灣元素,這是世界電影中非常獨特的情形。

對於策展人而言,如何由眾多電影中,選擇足以代表臺灣文化,又能反映多元創作題材及風格的電影,的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也因此剛開始列出的影片多達上百部,光是看片就花了近三個月的時間。同時,策展人紀教授還為了選片於暑假飛回臺北。在二位策展人不斷的討論、掙扎之下,為了展現影展的多元,不得不割捨掉一些非常好的作品,這也是做為策展人最不得不的抉擇。

臺灣書院表示,接續策展人對談活動,「你那邊幾點?臺灣電影雙年展」系列活動在115日放映《日曜日式散步者》,這部實驗性質濃厚的紀錄片,試圖還原日據時期「風車詩社」成員,引燃臺灣超現實主義的紀錄,導演黃亞歷並專程來美,與現場觀眾進行交流對話。 



影響首頁 | 中華民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

■指導贊助: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發行人:汪威江
■總編輯:汪野
■主責編輯:力華.項俊超
■編務委員:
■資訊提供:天廣信通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電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Web Design john

訂閱申請

聯絡人:

電話:

EMAIL:

驗證碼: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