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新聞 > 《2017中國電影產業報告》出爐

期別:復刊第20期    發行日期:2017/8/15
《2017中國電影產業報告》出爐
出處:文匯網    日期:6/20/2017
【大陸】

 

市場走向如何,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金爵論壇是晴雨表。去年,論壇最流行的話題是探討中國電影的票房上限在哪裡;一年後,許多人為正在增速放緩的市場操心。中國電影曾連續11年平均漲幅保持在30%左右,但在2016年放緩,年增幅3.7%

昨天,《2017中國電影產業報告》出爐。除了業內周知的年度票房、增長比例等,該報告還有兩組數據值得注意:中國電影去年總觀影人次達到13.72億,遠超2012年的4.66億人次,比2015年的12.6億人次也有8.89%的提升。2016年進口片市場份額增加了3.87%,全球票房排名前20的影片中18部引進了國內,說明了中國市場在全球電影產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2016年,網絡依然是中國電影觀眾的首要觀影途徑,占比61.2%,而在影院觀影的為34.4%,進入影院的40歲以上觀眾僅占2.1%。簡言之,人均看電影的頻次增高了,但中老年觀眾越發遠離電影院了。專家們指出,我們的院線票倉確實世界第二,但未來吸引觀眾坐進影院觀影的模式還需創新和品質來作保。

 

中國電影界普遍把2017年視作「質量促進年」,是我們從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的必由之路。此時,將兩組數據放在供給側改革的大命題下,有個問題越來越值得業界思考———中國電影市場的增量在哪裡,該怎樣開發潛在觀眾?

 

30歲以下觀眾占75.7%40歲以上觀眾連年縮減

 

資深電影市場研究專家劉嘉把2016年市場放緩視為一種自我優化。在她看來,「放緩並不等同於低谷,相比幾乎定型的歐美電影市場,仍在成長中的中國影市至少有三方面的潛力空間」。其一在於人均觀影頻次,北美觀眾每年每人觀影3.8次,中國觀眾為人均1次;其二在於票價差距,北美平均票價摺合人民幣48元,中國為33元。第三點值得中國電影人奮力開拓的領域———中老年市場。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電影觀眾依舊很年輕,最主要集中在1930歲,占75.7%。而且,1315歲的觀眾、1618歲的觀眾也同比上漲1.2%5.1%。相對地,40歲以上觀眾連年縮減,51歲及以上觀眾占比不足0.3%。尤其是,目前市場裡幾乎沒有能吸引這部分觀眾走進影院的電影。

 

報告將2016年票房前90名的國產電影按口碑、影響力等進行綜合排名。結果前50位的影片里,只有排第一的《湄公河行動》、13位的《百鳥朝鳳》、27位的 《鐵道飛虎》尚能進入中老年觀眾的視野。其餘,基本主打30歲以下的年輕人。

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系研究員劉藩就此提出了「全民沉浸式」電影,「那應該是一種關涉到多數人內心、能提供普遍的話題,同時帶有娛樂休閒功能的影片。此前,《湄公河行動》就提供了成功的範本」。

 

觀眾並未流失,但電影的「必看性」亟待提高

 

有意思的是,《2017中國電影產業報告》頭一回把網絡大電影、各大視頻網站的發展數據收入其中。以往這個常常與「自製」「戲謔」「鬧著玩兒」相關聯的門類,開始登堂入室。劉藩說,中國電影票房有一部分被分流了,「院線電影由於需要整塊時間,所以它們的競爭對手有網劇、網絡大電影、美劇、綜藝節目、視頻直播等,種種視頻消費都在與原先搶占『宅男宅女』的時間」。

頗為巧合,前一天《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國電影》的主題論壇上,導演、監製陳可辛分享了一個發現。《七月與安生》在院線共獲得了400萬人次觀影,但在視頻網站上線後,一周之內,一個平台就有6000萬的點播量。陳可辛說:「觀眾還在,只是他們不願意走進影院了。」

當看電影變為「整塊時間消費」,想要留住現有的觀眾,就得著力提高電影的「必看性」。「必看性」與IP大小無關。產業研究報告里有清清楚楚的數字表明:2016年國產IP電影共86部,為2015年的3倍,但每部的平均票房不到2015年的三分之一。典型的「粉絲」電影如《爵跡》《夏有喬木雅望天堂》《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等,都沒有取得理想的票房收益。

無論是否IP電影,品質與創新才是真正的「牛鼻子」。



影響首頁 | 中華民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

■指導贊助: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發行人:汪威江
■總編輯:汪野
■主責編輯:力華.項俊超
■編務委員:
■資訊提供:天廣信通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電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Web Design john

訂閱申請

聯絡人:

電話:

EMAIL:

驗證碼: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