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新聞 > 大陸電視臺恐淪內容代工廠

期別:第十五期    發行日期:2013/11/15
大陸電視臺恐淪內容代工廠
出處:天廣影視《影視資訊快報》總第427期    日期:10/14/2013
【大陸】

 

昨天華爾街日報報導了Twitter招股書裡一筆4750萬美元的收入。這筆收入,來自於授權給協力廠商使用資料。約占Twitter全年營收的15%。大多數人往往忽視這個收入來源,畢竟相對于2.67億美元的廣告營收來說,這只是個小數字。另一方面,媒體平臺長期以來的收入來源就是兩種,廣告商付費或者用戶付費,Twitter目前的收入主要來自於廣告業務,也理所當然。但我有一種強烈的預感:不管Twitter市值會達到多少,未來資料業務會成為Twitter的巨大寶藏,而且還可能是個取之不竭的寶藏。

上個月最後一天,就在大家忙著規劃國慶出行的時候,一條Facebook正式與美國四大電視網路合作,向其提供資料包告的新聞同樣被很多人忽視。在美國電視網路與社交媒體的互動中,Twitter長期以來都扮演著重要角色:Twitter曾和尼爾森諮詢機構合作研究Twitter內容與電視收視率的關係;Twitter已收購兩家社交電視分析機構Bluefin LabsTrendrr;今年3月,Twitter與全美職業橄欖球聯盟NFL合作,為用戶提供比賽集錦、重播等定制類節目。因此,Facebook的舉動被認為是在電視領域挑戰Twitter的開始。

這並不難理解,作為媒體傳播鏈中最末端的一環,社交媒體承擔著消化來自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所製造的話題的責任。從社交媒體上話題屬性來說,娛樂性的話題備受關注,而電視臺則是天然的娛樂話題製造中心(這一點國內外的電視臺基本上都是類似的),也因此,社交媒體需要電視臺提供的娛樂資源,從而使得自身平臺上的討論更活躍。

倘若就此認為社交媒體會從屬於電視臺這個傳統媒體,那就太短視了。在社交媒體與電視臺的合作中,社交媒體的核心資源是用戶,而電視臺的核心資源則是內容。內容是否有價值完全取決於針對什麼樣的用戶,在這一點操作上,電視臺用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都沒有實現,但社交媒體做到了,為什麼?因為他們有足夠的資料,更因為他們有能力對這些資料進行有效的分析,從而將內容有針對性的匹配給用戶。所以,在這個社交媒體與電視臺的合作框架裡,社交媒體已經佔據先機,而且這種優勢會越來越大。

這種趨勢在電商行業裡已經越來越明顯。電商與廠商的合作模式也非常類似於社交媒體與傳統媒體如電視臺的合作模式:本質上,電商和社交媒體都是一種資訊分發管道;都處在產業鏈的下游,直接面對用戶;都屬於輕公司(相對傳統企業來說)。

傳統意義上,電商只是零售業的網上形態,無非是低價進貨高價賣出的賺錢模式。這也是很多人質疑電商可否真正盈利的原因之一。但電商手中的資料越來越多,其和上游廠商的關係也會發生微妙的變化。以亞馬遜為例,亞馬遜可以通過對後臺資料的分析,找出一些銷量好、關注度高、利潤高的商品,從而直接向上游廠商定制,甚至可以自己貼牌生產,此時,對亞馬遜來說,它就不再僅僅是一家電商,而成為一家虛擬的生產商,它握有廠商最想得到而無法得到(至少不能完全得到)的使用者資料,完全有能力對生產哪種產品、生產多少有發言權,而廠商呢,最終可能淪為亞馬遜的代工廠。

以這種趨勢來看社交媒體與電視臺的所謂「合作」,則更讓我們對那些還在沾沾自喜的傳統媒體們感到悲哀。不妨想像一下,隨著資料的進一步增加,Twitter完全有能力通過資料採擷,分析用戶癖好,向美國某家電視臺定制一部電視劇甚至向好萊塢定制一部電影。我們已然看到紙牌屋的成功,但Netflix的用戶量遠遠少於TwitterFacebook,相應的,其資料量也無法與兩大社交巨頭相比。這讓我有更多信心,期待TwitterFacebook定制或自拍影視劇的成功。到那個時候,電視臺一如那些家電廠商們,曾經產業鏈的上游「王者」,將徹底成為一個產業鏈最低端的內容代工廠。至於該製作什麼內容,請誰來主演,都取決於社交媒體。

這是一個告別舊時代與迎接新時代的「混合年代」。大資料的威力越來越大,從零售到媒體,從人們的物質需求到精神食糧,大資料正在改變這些古老行業的行為規則。無他,趨勢而已。



影響首頁 | 中華民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

■指導贊助: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發行人:汪威江
■總編輯:汪野
■主責編輯:力華.項俊超
■編務委員:
■資訊提供:天廣信通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電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Web Design john

訂閱申請

聯絡人:

電話:

EMAIL:

驗證碼: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