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新聞 > 影視聯動話劇有規律

期別:第十五期    發行日期:2013/11/15
影視聯動話劇有規律
出處:天廣影視《影視資訊快報》總第427期/《綜藝報》    日期:10/12/2013
【大陸】

 

近年來,話劇舞臺呈現出一個新特點,即把一些當代作家的作品,或者已有的影視劇作品重新打造成話劇來吸引受眾,獲得電視、電影之外第三陣地的上座率、口碑和票房。這種深度解構、重建文藝作品,並以多種形態表現的做法,實際上是在最大化地挖掘作品的文藝潛力和經濟價值。

比如,20129月,孟京輝將余華的《活著》搬到國家大劇院演出;今年1月,郭寶昌從螢幕走向舞臺,以「白景琦和他的三個女人」為故事主線,將40集的《大宅門》電視劇縮減為3小時的話劇;9月,郭小男執導的《推拿》也剛剛落下帷幕。這些已有一定群眾基礎的文學和影視作品,在話劇舞臺上再度煥發新姿。

影視劇和話劇的互動是雙向的,例如,在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中,觀眾就能看出《雷雨》裡的情節和人物關係;而一些深受年輕人喜愛,具有先鋒意識的話劇作品,也重新回爐製作成了影視劇作品,由舞臺登上螢幕。例如,林奕華導演、王紀堯編劇、張艾嘉和鄭元暢等人主演的《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自2008年首演至今,又被鼎龍達國際傳媒、北京體會影視和杭州文廣集團三家公司聯合拿下電視劇版權,投資5000多萬元打造為一部40集的職場大戲。

從某種意義上講,影視作品和話劇已經形成了互為反哺的關係,雙方相互輸入創作靈感和演員、製作團隊資源,影視劇依靠話劇開拓新疆場,話劇也藉助影視劇的影響力來支撐話劇市場。

儘管隨著人們收入水準和審美趣味的提升,話劇市場正呈現出向好趨勢,尤其是價格公道、形式多樣的小劇場,更是迎來一派繁榮景象,但與影視劇市場相比,話劇市場的收益和觀眾群體的範圍仍可謂「小巫見大巫」。

話劇市場的現狀不容樂觀,目前話劇的盈利模式主要靠票房,也有一些靠植入,有的兩種情況同時存在。「舞臺劇演出,無論話劇還是音樂劇,只有形成駐場,才能真正有效益。」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話劇《推拿》運作人之一王一楠說。

北京、上海、廣州三地是中國目前最好的話劇市場,但若想實現「話劇市場的春天」,就必須發展二三線城市。很多話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在北上廣的成功,而是源於二三線城市的成功。例如,話劇《武林外傳》曾在全國巡演,深入到中國各地的每一個角落,遍及幾十人到幾千人不等的場子,一次在鄂爾多斯的演出,只有200多人觀看,而且大多是當地牧民。「很多演員覺得人少就很傷心,但我跟他們說,一定得比任何演出都認真,因為他們可能一輩子就看過這麼一部話劇。作為話劇工作者,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王一楠說,話劇更像是一股潛流,需要慢慢滲入人心。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話劇在口碑和經濟上的雙贏?經典劇目似乎更容易實現,原創劇目與之相比就非常困難,因為首先需要花費較長時間在劇本創作的磨合上,例如話劇《士兵突擊》,就是在舞臺上磨合了6年才生存下來,成為相對經典的劇目。

「國家大劇院和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是兩家非常好的平臺,所以他們有勇氣去獨立投資被長期看好的劇目,也一直鼓勵原創。」王一楠介紹,以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為例,話劇從最小的藝術工坊開始培植,一直到可以搬上大舞臺,給了原創人才更多機會和表現才華的平臺;田沁鑫等話劇導演也一直策劃、培養原創劇目的編劇等活動。很多話劇都起用新人、年輕人來擔當導演、編劇,因為他們更懂得年輕人即主流觀眾群體的內心。如80後導演何念,創作並執導了話劇《武林外傳》、《羅密歐與祝英臺》、《21克拉》等17部舞臺劇作品,大部分都票房火爆,被譽為上海灘「票房小蜜糖」;青年編劇劉深也成為郭寶昌欽點的《大宅門》話劇編劇,郭寶昌說:「我就愛和年輕人合作,我永遠不能離開年輕人,時代的進步都掌握在他們的手上,你只有跟著他們,才能跟上潮流。」

 

影視改編話劇秘鑰

 

何種類型的影視作品更適合改編成話劇?王一楠說最好符合「三一律」。

三一律(three unities)源於西方戲劇結構理論,是關於戲劇結構的規則,規定劇本創作必須遵守時間、地點和行動的一致。具體到《推拿》,場景被固定在「沙宗琪推拿中心」,主要人物是老闆沙復明、張宗琪,員工都紅、金嫣,圍繞盲人群體的生活展開故事情節,比較符合話劇的創作規律。

此外,縱觀由影視作品改編而成的話劇,多為一些成名作,如《武林外傳》、《潛伏》、《讓子彈飛》等,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和觀眾基礎,劇中的主要人物性格鮮明、臺詞精彩,重點情節也被觀眾熟知,因此具備改編為話劇的優勢。「我們也在考慮將《桃姐》搬上舞臺,」王一楠介紹道,「《桃姐》的電影很成功,而且它不僅僅是關注老年人群體,更是關注兩代人的關係。」

對於話劇改編來說,之所以選擇已「成名」的影視作品,首先是利用口碑和收視率(或票房)上較為成功的影視作品的影響力,實現話劇的影響力,將藝術生產的利益鏈更好地執行下去;其次,「成名作」可以降低話劇市場運作的風險度,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影視作品,同時擁有潛在的「含金量」,可以成為話劇作品前期宣傳工作的一部分;另外就是擴大潛在的觀眾群體,吸引對原有影視作品有著深厚感情的觀眾走進劇場,讓他們觀看不同藝術形式的同一題材作品,尤其是若原劇的明星出演話劇,更具號召力和吸引力。

除此之外,那些與社會熱點有關的影視作品也是話劇改編的不二之選。尤其是更具先鋒性和思辨性的主題,與青年觀眾群體如白領、大學生能夠產生共鳴,也適合話劇改編,畢竟年輕群體才是任何市場都要培養的潛在客戶。

一部作品的改編是否成功,首選需要這種新形式能夠提供比原作更為深入的人文思考,尤其是將大眾化的電視劇改編為話劇,更需要構成「深度模式」,至少要保持原作品質的精華;其次,要體現出話劇藝術的獨特美感,而不是將影視藝術簡單移植,從影視到話劇應是一種藝術形態的轉變和提升。可以說,話劇不是撿影視的「殘羹剩飯」或開掘剩餘價值,而是需要強大的創新意識。



影響首頁 | 中華民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

■指導贊助: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發行人:汪威江
■總編輯:汪野
■主責編輯:力華.項俊超
■編務委員:
■資訊提供:天廣信通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電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Web Design john

訂閱申請

聯絡人:

電話:

EMAIL:

驗證碼: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