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深度觀察 > 尤小剛:當下是電視劇產業冷靜自省的時刻

期別:復刊第33期    發行日期:2018/9/15
尤小剛:當下是電視劇產業冷靜自省的時刻
出處:    日期:9/15/2018

 

 

        今年8月,六家製片公司和三大視頻網站的聯合抵制演員高片酬的限價聲明言猶在耳,《天盛長歌》劇組又向數據造假強勢宣戰了。對於當下的影視產業來說,天價片酬、收視率造假和平臺欠款是壓在電視劇產業身上的三座大山,尤其是片酬越限越高,收視率越來越水,都給影視產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阻礙。

    “要麼看戲,要麼看錢”,這是演員圈內的一句行話。看錢成為一種流弊,攀比片酬,坐地起價;這也是一個資料說話的時代,衡量的標準就是收視率和點擊量。就像高片酬不能真正衡量一個演員的價值,“資料為王”的前提也是資料是真實的,如果你所倚重的是假資料,那麼,你所付出的代價會更慘痛。

        近年來,媒體關於抵制高片酬和收視率造假的報導、爭論與呼籲從未停止,行業內針對收視率新規的探討、設立與反思也從未止步。面對這樣的產業現狀,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會長尤小剛導演在採訪中,也顯得尤為痛心。他坦言:“希望影視文化產業能夠很好的發展,這個願望和初衷我不懷疑,我覺得要有信心。但是確確實實我們還有一些體制上的障礙,我們也還有一些認識上的偏差,甚至於我們有可能在執行上還會有些本末倒置。但是這都不影響矛盾暴露和問題的解決。我相信這個解決是大家的共同願望,我也相信能解決。”

      收視率造假是破壞市場機制的

    溫靜:近期各方都在呼籲抵制演員高片酬和收視率造假,這是否也是電視劇製作行業最關心的問題?

        尤小剛:好多問題沒有解決,積累到一定的時候就會熱點爆發。就像假資料的問題,假資料愈演愈烈,現在前幾位的衛視卻還在這拼數據。網路媒體水軍的可信性越來越差,一個戲能到一百幾十億點擊率,中國一共才多少人口?都是拿錢買的,其實都是資本介入了影視行業以後為追求暴利,他們形成的非規範的產業鏈,這裡面當然就會隱藏著各種各樣的潛規則。這些潛規則都是見不得光的,所以它爆發起來引起人民群眾的不滿是正常的,讓行業感覺到不堪其負也是正常的。

      溫靜:這些都可以說是資本進入引發的亂象了。

        尤小剛:因為資本是趨利的,資本在趨利的過程中,把我們在經濟發展中的一切非規範的潛規則都發揮到影視製作這個行業裡。所以演員的高片酬成了他們的標的物,假資料也成為了他們的標的物,這些都是買賣。但我們把簡單的這些潛規則的現象、不正常的現象都歸結於所謂市場?不對。它非規律化,非規範化,不能稱其為市場。相反的,應當說它不是市場機制,它是破壞市場機制。刨除個別熱點戲,幾大衛視都一樣,收視率就0.3,過了0.3的,多多少少是買的。原來我們反對假收視的時候造假的開價是30萬一集,現在據說已經到100萬一集了。假收視成了一個非常發達的產業,甚至成了奇貨可居的產業。

      溫靜:收視率這個確實需要行業自律,買來的收視率既無法具有本來的參考價值,也破壞了市場機制。

      尤小剛:唯獨比較乾淨的是中央台,反正市場上也不看它的收視率,那就自得其樂。舉個例子——《開封府》,給哪個台哪個台不要,最後中央台八套一播,收視率2.7,這說明什麼?說明老百姓看。它零宣傳,片子好口碑自然也就出來了。

      溫靜:您從事這個行業這麼多年,是不是這樣的現象也是不願意看到的?

      尤小剛:很痛苦,這些年尤其痛苦。究竟什麼是好的?究竟什麼是醜的?沒有具體標準。因為收視率往那兒一擺,你經常就糊塗了,怎麼這麼爛的戲收視率那麼好?怎麼這麼好的戲居然沒人要?

       溫靜:現在,製作行業因為這一系列原因也承擔了巨大的壓力。

      尤小剛:一直都是,從來都是製作業在承擔。所以由於假收視越賣越貴,假收視越來越難操作,導致很多人退出了為電視臺生產,這就是這幾年為什麼網劇發展的原因之一。

     解決“陰陽合同”這個問題,關鍵還在於怎麼解決“稅後”

     溫靜:目前來看,製作一部電視劇,是不是整個的投資配比重心其實還是演員片酬?

        尤小剛:現在因陰陽合同查稅,所有的工作室都停止開發票,究竟怎麼查?查到最後又查到製作公司頭上來了。因為很簡單,我們的稅法允許“稅後”就是比較值得商榷的。個人所得稅是你拿多少交多少,自己申報,你要是瞞報了就叫漏稅,怎麼能夠允許公然的標上你拿的這筆錢是“稅後”呢?40%的稅,誰敢交?他已經拿1個億了,40%你要拿出將近1.5億。只要公權部門不承認“稅後”,不允許“稅後”,那就是對製作業最大的支持。

       溫靜:所以現在壓力基本上都在製作公司這邊,是否很多戲也擱淺了?

       尤小剛:對,製作公司現在搞不清楚該怎麼操作,只能不開戲。原來演員有工作室,那點稅對他來講鳳毛麟角,他也願意交,他覺得交了安全。作為製作公司講,跟工作室簽合同,你給我開發票,我堂堂正正進生產成本,稍微貴一點我也認了,對不對?這還算是一個辦法。但是它跟陰陽合同不一樣,演員工作室的這種優惠的稅率,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初級規範,至少比“稅後”“漏稅”要規範多了。但就是因為“稅後”兩個字才會出現大小合同。

        溫靜:您覺得“陰陽合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稅後”嗎?

        尤小剛:現在很多人都不敢說話,但是背地裡都覺得崔永元多事。這個眼界就太狹隘了,本來就是業內都明白的事,不說它也存在。當然這也和大家提了半天意見沒用,沒解決有關係,大家只能承認現實中的不合理了。就像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一樣。現在還有人去關心《手機2》的問題了嗎?沒有了。人們關心的是你在吵架的時候說出來的東西。這個就很簡單,在大家最熱、最義憤填膺的時候,我們就把為什麼會出現“陰陽合同”這個問題解釋清楚。從我看來,開個工作室比不開工作室還好,至少是規範的前期,他交了6個點的稅,比一分錢不交,全做假賬要強多了吧。

       溫靜: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這個比喻很貼切,也確實由崔永元把陰陽合同這個事放到了大眾的面前。

        尤小剛:從古至今我們都知道,大禹他爹鯀治水,是採取堵的辦法,到最後洪水四處氾濫,把鯀給殺了,讓禹來治水,禹治水就是疏導,千流歸大海,有了規律了,所以治水成功,從而形成今天中國由西向東的水系,這是最基本的道理。我們現在就是“鯀治水”,就是堵。所以從公眾媒體這個角度來講,就是應該能在最熱的時候,發出相對客觀、冷靜的聲音,這個媒體就是正確的媒體,但正確的觀點說出來能不能火我不知道,因為跟著起哄架秧子有時候才容易火。

      溫靜:為了避免流量演員的高片酬,是否製作一些小成本的劇投到網路呢?

        尤小剛:關鍵是播出平臺要不要,這個認識大家都有,但是誰也沒法這樣做,因為還牽扯到廣告商的問題,還牽扯到流量演員,但這種流量是盲目的,並不是理智的。這種盲目的東西,是它的一個既成事實,平臺也得考慮吧。還是我們整個的文化建設缺乏應有的規範和章法,因為這裡是有空子所以才鑽,像股市有空子就會形成股災,房市有問題就會形成房災,都會的,尤其是影視劇這樣意識形態產品,文化產品,更不是你想怎麼做就能怎麼做的。

       應該在變革中痛定思痛,曲折向前

         溫靜:《電視指南》今年7月份有一篇梳理電視劇六十周年的報導,每一個階段都有特別好的經典名作,但是我們這個時代好的作品越來越少了。

       尤小剛:你不能不受數據的挾持。你要用資料來證明它的成功和存在,可這裡面虛假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我們對資料管理不夠嚴格。不少人主張,就是把人工調查都去掉,廣電系統大資料公佈就完了,沒有資料不行的,至少這樣比較客觀公正。

        溫靜:其實行業特別需要聽到您這些觀點。

        尤小剛:有的時候不合時宜,我已經說多了,說多了經常矛頭會指向我,大家現在都講究的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你說那麼多幹什麼?確確實實像你所說的,幹了一輩子了,感觸很深,覺得怎麼這樣了?明擺著不是我們應該提倡的東西,怎麼那麼大行其道?我們應該提倡的是什麼,我們搞的作品,究竟文化內涵在哪裡?究竟我們的作品給人民群眾什麼樣的啟迪?對這個社會進步有什麼樣的宣揚?怎麼都看不到了?鬥來鬥去,把所有的惡都發掘出來,大家看得津津樂道,然而所有的善大家都覺得是說教?這不能不說是悲哀。

     溫靜:現在什麼樣的作品才是市場需要的?

       尤小剛:現在有些所謂很時尚的作品,大腕雲集的作品,所謂的“頭部作品”似乎只有把我們的價值觀給破壞了,才能夠引起一片關注,這不是惡習嗎?這個惡習是誰造成的?我坦率的說,媒體有責任的。搏眼球,非要是人咬狗才報導,狗咬人就不想報導。所以娛樂熱並不代表有文化,這幾年娛樂很熱鬧,文化在滑坡。娛樂至死,使得觀眾根本就忘掉了民族,忘掉了國家,忘掉了責任,這是精神鴉片。我坦率的說,鴉片戰爭雖然打完了,最後中國人還是拋棄了鴉片,但精神鴉片現在還存在,我們在拼命的吸食。

     溫靜:這些問題是電視劇產業正在發生的,也是必須去面對的。您怎麼看這些問題的解決出路?

         尤小剛:當下在變化,人們在呼籲,我們要從更大的宏觀格局來看。既不要大驚小怪,也不要怨天尤人,它會找到正確的途徑往下走的。現在在熱點上,誰也不能夠說現在就開藥方。發燒並不一定是壞事,發幾個高燒免疫力就提高了,生命力就增強了。

     溫靜:對,關鍵是看有沒有找到解決方法。

       尤小剛:這樣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出現這些問題,我們現在就冒冒失失的下結論,開藥方,不是好事兒。我覺得自省一下有好處,製作業該自省一下了。痛定思痛,這是一個沉思的時刻,而不是一個吼叫的場合。我們該審視我們的行為,管理部門也要思考如何管理。製作業應該想想,是誰把這些價格推高到這個程度的?是怎麼推高的?明明是苦果子,卻搶著往下嚥。短視逐利,心口不一,怨天尤人,惡意競爭,只能是作繭自縛。



影響首頁 | 中華民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

■指導贊助: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發行人:汪威江
■總編輯:汪野
■主責編輯:力華.項俊超
■編務委員:
■資訊提供:天廣信通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電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Web Design john

訂閱申請

聯絡人:

電話:

EMAIL:

驗證碼: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