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深度觀察 > 英美劇為何在中國走夯

期別:第十五期    發行日期:2013/11/15
英美劇為何在中國走夯
出處:天廣影視《影視資訊快報》總第428期/《北京晨報》    日期:10/23/2013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英美劇成為了中國觀眾心目中所謂的高端象徵,又成為了觀眾們尋找「組織」的重要指標。與此同時,國產劇也開始走出「抗日雷劇」的泥潭,出現了不少受到人們歡迎的精品。不過客觀來看,我國的電視劇製作產業和英美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向後者學習借鑒的地方還有很多。在脫口秀節目《夜夜談》中,著名時事評論員楊錦麟和媒體人週一諾、娛樂專欄作家柏小蓮、香港中文大學講師楊宜等共同就英美劇的製作特點和國產劇的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英劇站在鄙視鏈最高端重口味更勝美劇

 

上世紀九十年代,偶像、家庭、倫理等日韓劇大行其道,二十一世紀則是題材更豐富、節奏更緊湊、製作更精良的英劇、美劇的天下,對於英美劇的追捧成為流行。不過在看英美劇的人群中,英劇和美劇的風格特點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觀眾印象。從某種程度上說,英劇被認為比美劇更「高端」,這又究竟是為什麼呢?

香港中文大學講師楊宜瑄分析,英國本身從莎士比亞劇開始就有一種舞臺劇的表演傳統,整個社會對作家、編劇、演員等劇作參與人員均給予充分的尊重。英國的演員均受到非常傳統和正規的戲劇訓練,所以當這些演員走入電視劇的表演中去時,還是帶著很深的戲劇烙印,背後的內涵和底蘊是其他國家的演員難以超越的。這種深厚的戲劇感也為英劇注入了非凡的文化魅力。而美劇中演員的表演強調的是生活化和自然,情節設置都是考慮觀眾口味,所以在文化和內涵上與英劇是有差距的。

媒體人週一諾則看到了英劇的另一面,她說,英劇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有很多貴族化的東西,但是其實骨子裡透露著一股癲狂勁。常看英劇的人會知道,英劇中有很多表現人性邊緣一面的情節,比如同性戀、亂倫等。所以說看英劇會非常的亂三觀,它是面上保守內裡重口味。而且英國並不存在電視的分級制,12點之後電視上出現限制級的情節也都是很正常的。

娛樂專欄作家柏小蓮認為英劇雖然有一些比較重口味的題材,但是當英劇真的嚴肅起來,是非常精彩的,比如《白王后》。這是一部根據女作家菲利帕·格裡高利的歷史題材言情小說改編的,短短八集的容量將一段100年紛繁複雜的英國歷史囊括其中。可以說是英國歷史的一個科普,也是一種很好的電視歷史教育。

 

體制決定英劇品質美劇見風使舵限制多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英國電視劇如此非凡的品質和在高端收視人群心目中不可動搖的地位呢?楊宜瑄做出瞭解讀,她說,英國電視劇產業和美國完全不同,英國政府的層面給予了英劇大量的財政支持和政策傾斜。而政府的支持從來不會以一部電視劇的收視率作為衡量指標。評估看重的是劇集的質量和教育性。所以英國電視劇製作人員都有很嚴謹的工作態度,一切以把片子拍好為出發點。相反,美劇則是一套完全不同的體系,很像流水劇,編輯思路完全取決於經濟考量,收視率是一部電視劇生存與否的重要條件。

週一諾也介紹說,美劇在出一部新劇的時候會採取一種叫做「測試水溫」的做法。先拍幾集出來看看能不能撐過一季,約合23周到25週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製作人員密切關注收視率的變化和觀眾的口味,並根據市場的反饋不停地修改劇本和風格。美劇都是周播劇,可以說是邊拍邊播的。所以當一個比較受歡迎的美劇,比如《緋聞女孩》出到78季的時候,會讓人感覺劇中男女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所以很多美劇拍到最後會有些陳腔濫調,但是因為品牌做出來了,還是能活得下去。美劇實行的是編劇制,每一名編劇都滲入到觀眾當中去吸取意見,根據觀眾喜好更改故事走向。

楊錦麟發現英劇還有一個特徵,就是政治批判性很強,但是美劇在這方面反而限制多多。事實上美國是一個人權至上的國家,所以要考慮各色人種的感情,對任何一方都不能出現一點涉及歧視或者攻擊性的言論。這也讓美劇在編劇的時候非常謹慎,生怕被觀眾抓住把柄。美國文化其實是很保守的。同時電視劇製作方為了商業利益,希望覆蓋盡可能多的收視人群,所以會越來越大眾化,這樣做的一個結果就是沒辦法就一個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楊宜瑄總結說,美劇和英劇的區別在於根本目的的區別,在英國,TV是一個教育大眾的工具,所以不管是正統的歷史劇還是帶有實驗性的先鋒劇,其目的都是啟迪觀眾的思想;而美國將TV當做一種賺錢的工具、一種娛樂大眾的工具,電視劇是一種商業產品。

 

國產劇有不足也有強項需創新拒絕雷人

 

縱觀國內,近幾年來出品的不少」抗日雷劇」,讓不少人對國產電視劇的製作水準和動機產生了深深的懷疑。雖然螢幕上有這樣那樣粗製濫造的電視劇存在,但對於國產劇也不能一桿子打死,因為畢竟還是有不少製作精良、有深度、有內涵的電視劇出現。

柏小蓮認為國產劇的主要問題是自主創新能力的缺乏。但她同時也表示,雖然國產劇存在很多抄襲、拷貝和模仿國外的部分,但是國產劇中有一個類型則是完全自產的,那就是歷史正劇,比如《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等。我國在這一種類劇集的製作水準上是非常高的。但是這種劇對從編劇到演員的要求也都十分高標準,能勝任的人才非常稀缺。

週一諾表示,國產的歷史正劇是她非常喜歡的一種類型,另外還有一種類似於《蝸居》、《裸婚》這種接地氣的話題型題材也是她特別喜歡的。

楊宜瑄分析,中國的電視劇市場實際上是有些混亂的,因為這個市場既不是完全官方操控的,也不是完全市場化的,屬於一種半官方半市場化的畸形產物。所以中國的電視劇市場既不像英國那樣被認定為是一種教育工具,也不像美國那樣被定義為娛樂工具,所以中國沒有發展起來英國那樣完整的製度規範和美國那樣配套完整的市場調研機構。這也是中國電視劇市場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楊錦麟分析,我國的電視劇之所以沒有像英美劇那樣引起全球的共鳴,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的編劇沒有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去構思故事。很多抗戰劇中人物角色情感簡單,雖然反映的是真實的歷史,也難以讓除了中國地區以外的觀眾看得懂、看得下去。所以對於國產劇來說,明確自身定位,建立符合時代的製度規範,完善市場配套機構的建立,加強創新,發揮自身長處才是正道。



影響首頁 | 中華民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

■指導贊助: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發行人:汪威江
■總編輯:汪野
■主責編輯:力華.項俊超
■編務委員:
■資訊提供:天廣信通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電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Web Design john

訂閱申請

聯絡人:

電話:

EMAIL:

驗證碼: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