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深度觀察 > 瘋狂的電視劇市場

期別:第十期    發行日期:2013/06/15
瘋狂的電視劇市場
出處:天廣影視《影視資訊快報》總第406期/《南都周刊》    日期:5/8/2013

和一般人的人生軌跡相反:2009年之前,製片人吳曉開公司,當老闆,拍自己的電視劇。2009年之後,他把公司賣給了華誼兄弟,成立了隸屬於華誼的電視劇工作室,「成了打工的」。

十年前吳曉開始做電視劇製片人。沒賠過錢,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2005年他成立了北京時代春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四年拍了三部劇:《欽差大臣》、《最後的子彈》、《中國兄弟連》。他最津津樂道的是最後一部。「那時候看劇本還是很重要的事情。我演員都還沒定下來,只拿著劇本去給各個電視台看,就賣了十一個台。」後來定演員,他挑了純屬新人的於震和辛柏青。當時於震只拍過《呂梁》,片酬2萬元一集,辛柏青演過一個張恨水小說改編的《秋海棠》,3.5萬元一集。女主角韓雯雯才8000元,導演寧海強價格最高也不過4萬元一集。30集拍下來,這些人的片酬還佔不到整個成本的四分之一。戰爭劇成本本身偏高,這套劇最後花了兩千萬,在當時算大投入。有電視台的人提意見說於震沒名氣,臉太長,吳曉也不聽。「選演員,氣質、價位合適就對。紅不紅、臉長不長,關劇什麼事?」

買《中國兄弟連》的11個電視台中包括上海東方電影頻道,吳曉跟他們籤的是收視率——超過一個點,每集獎兩萬元。吳曉最後拿了68萬元,「平均收視率是5個點。」

但這一切都是2009年之前的事情,之後情況便發生了變化。20099月,華誼上市。第一個收購的就是吳曉的公司。除了電影和經紀,華誼試圖把電視劇做成它新的利潤支撐點。作為影視行業第一家上市的民營企業,華誼給這個行業帶來了強烈的資本衝動。和電影相比,電視劇的市場從來都是有限的。電影的利潤有可能是1億元,也有可能是10億元,上不封頂。而電視劇不行。電視台是有限的,電視台購買電視劇的預算是有封頂的,電視劇產業的利潤取決於電視台對這封頂價格的鬆動。當有限的電視劇產業與無限的資本市場面對面,它就必須拿錢來砸,砸演員、砸主創團隊,做盤子,做規模。

大大小小4000多家影視製作公司散落在電視劇產業鏈的上游,造成的局面是資源極度分散,即使如海岩的海潤影視這樣擁有最多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業內巨頭,所佔的市場份額也只有可憐的2%

吳曉的判斷是,在電視劇行業,資源集中是必然趨勢,小公司、個人會越來越難做。「整個市場沒什麼契約精神,電視台的欠款、拖款非常多,資金回籠特別慢。中小型公司很難抵御風險。必須有一個大的資金平台作為背景,才能游刃有餘。」

2008年底,楊善樸的金澤公司就差點沒扛住資金短缺危機。買方押款,回款週期長達兩年,造成製作方資金鍊斷裂難以為繼——很多人當年入行是以為電視劇這個行業門檻不高,但到此時,沒有幾千萬的資金,已經轉不動這個盤子了。

在王中軍的邀請下,楊善樸加盟了華誼,和吳曉一樣成立了工作室,之後他還將負責十二個工作室全部出品的網絡銷售。在來到華誼之前,楊善樸認為電視劇屬於文化創意產業,「做電視的人當然得感性大於理性,投資、生產、銷售,任何環節都不該有工業化參照指標。」但王中軍說服他,電視劇要做下去,必須工業化。楊善樸說:「接受這一點,對我是個痛苦的過程。」

但產業化也有其迷思。中國一年出產的電視劇,能播出的不到一半。一家電視台一年消化的劇集在1000集左右,考慮到各衛視之前的重複,全國一年能消化的電視劇最多8000集。小馬奔騰的編劇孔二狗認為:「如果一家公司一年做十部以上的劇,那簡直就是自己打自己。就算你的劇部部都好,一線衛視也不可能一年買你5部劇不是?」就華誼來說,即使每個工作室一年只做一部劇,華誼一年也能生產出十二部約500集電視劇。平均每部劇的投入都要四五千萬,利潤卻很難超過30%.就是說,一旦賠了一部,就要靠三部來填。如果不幸賠了三部,那其他人再怎麼玩這一年都白乾了。

2009年,王中軍就曾向楊善樸抱怨:拍了500集電視劇,利潤還不如《非誠勿擾》一半的票房。但僅僅是一年之後,電視劇的價格已經翻天覆地,華誼砸下去的銀子舖開來的盤子,開始得到巨大回報——2010年,靠電視劇創造的4億產值和1.2億利潤,已然可以做到和電影平分秋色。

 

泡沫

 

在不到五年的時間裡,《甄嬛傳》製作人曹平見證了視訊網站對中國電視劇行業的影響:從徹頭徹尾的無足輕重到舉足輕重。

2005年曹平製作的《幸福像花兒一樣》熱播,除了十幾家電視台,光音像製品都賣了100萬元。相比之下有一塊收益就小到可以忽略不計:樂視網向曹平購買了該劇的網絡版權,」太便宜了,幾千塊錢一集。」

這是中國視訊網站最早購買的國產電視劇的正版版權之一。「當時我只覺得多了個盈利管道,是好事,但根本沒有意識到新媒體在崛起。」曹平是被動捲入網絡版權交易的:2007年,她和鄭曉龍合作《金婚》,版權賣給盛世驕陽去分銷,「聽說賣網站賣了幾十萬」。2009年《金婚2》,搜狐視頻找她買了版權,5萬元一集,全套就是250萬元。這時候她才意識到,視訊網站和音像製品的地位已經完全調了個兒了。

20109月,曹平擔任製作人的《甄嬛傳》開拍,樂視網以2000萬元的價格迅速買下了其網絡版權。這個價格在當時是天價,樂視公司內部也不乏爭議。高飛,樂視網高級副總裁告訴《南都周刊》記者:「其實2010年上半年,樂視就以單集20萬元的價格買下了《宮鎖心玉》,是當時的最高價。該劇在湖南衛視的熱播帶動了網絡上的聯動,結果是在樂視上的點擊率也非常的高」。在這樣的信心基礎上2010年下半年樂視買下《甄嬛傳》已不能說是冒險之舉。因為《甄嬛傳》76集,單集均價三十多萬,並不誇張,加上鄭曉龍、孫儷的金牌組合相當有保障,包括其小說原著曾經的風靡暢銷也被視為考慮因素。

「相比之下,我們當時真正算得上比較冒險的劇是買下孫紅雷的《男人幫》,單集超過了四十萬,直到近一年後這個價格才被打破。」高飛說。

但這些都不是視訊網站決定買一部劇的最重要原因。視訊網站的終極風向標是電視台,尤其是那些一線衛視。第一軍團包括了湖南、江蘇、浙江、北京、東方、安徽等六七家,只有當一部劇被成功賣給了以上衛視,它再和視訊網站交易時,才被視作擁有了議價的能力。二線衛視也有七八家,如天津、深圳、山東等,包括央視也只能按二線算。「對視訊網站或者說對樂視而言,被二線買走,只能算做一個合理的播放平台。」高飛說。

在一線衛視的熱播被視訊網站看作是免費的廣告,「很多人在電視上看到了感興趣的電視劇,回頭再在視訊網站上看個盡興。」尤其對於廣告商感興趣的年輕人來說,電視台所謂的黃金時段他們壓根不在電視前,而他們正是視訊網站的忠實用戶。

樂視對電視劇大手筆的採購基於幾個原因。首先的自然是20108月它自己的上市:版權面臨淨化,對正版的需求度比之以前要高得多。其次,樂視對網絡版權交易價格的判斷是一定會漲,既然正版是未來的主流,內容又是有限甚至說稀缺的,「現在下手比將來漲起來的價格顯然要更合算。」

2010年下旬到2011年上半年,樂視的採購量大到了什麼程度?比方說光華誼一家,樂視就以5900萬元的價格打包買下了其19部劇。這裡麵包括大量的預購,有的現在還沒有拍完。對於19部劇是否能攤薄風險高飛未作評論,「但這19部劇的價格相當於半年後的一部劇。」

暴漲從2011年中優酷買下了陳道明主演的《楚漢傳奇》開始。單集價格55萬元的80集,刷新了之前由樂視保持的《男人幫》紀錄。之前的網絡版權採購,樂視最為積極,其他網站則不在意僅僅參與分銷;而此時樂視的版權囤積基本已完成,各網站則被《楚漢》激起了搶購獨家的決心。更深層的驅動力仍然是資本的誘惑,「沒有不想上市的,一時半會上不了市的也要考慮自己後續的融資。一點聲響都沒有的話,資本市場不看好這樣的。」

到了2011年年底,《宮2》的價格已高達180萬元一集。「我開玩笑說我們《甄嬛傳》賣得太早,要是放到這時候賣,得多少錢一集?300萬元?」曹平感到咋舌。用編劇蘭曉龍的話說:「這個市場繁榮到了可怕的程度。」

而吳曉則預感到「這片被視訊網站攪亂了的市場充滿了危險」。姚嘉,湖南廣電節目交易中心主任告訴記者:視訊網站對電視觀眾的分流,電視人從不懷疑。但2011年底的亂象讓她幾乎以為視訊網站取代電視台的一天要被提早到來了——「雖然電視劇在衛視和視訊網站的價格完全是兩條線,但當你看到視訊網站的出價能漲到比衛視還高,不可能不擔心有一天片方會把首播權賣給視訊網站。」高飛是在這個時候「第一次有了做甲方的感覺」。「以前是我們揣著錢,去找人家買劇,人家還不待見你,請別人吃飯要看別人時間。到了2011年底,所有人都來請你吃飯,都來找你推銷劇。」

在這驟然被突破的利益空間裡,最大的受惠者是演員。儘管大部分明星都非常忌諱公開談論片酬,但這個高度市場化的行業令大多數人的身價都不是秘密。比如2010年楊冪在《宮鎖心玉》中躥紅,拍完之後片酬漲到了40萬元一集,率先打破了電視劇市場由中年演員把牢一線的局勢。2011年則輪到文章火箭式上升,叫價高達60-70萬元一集,與《甄嬛傳》之後紅到發紫的孫儷並列為超一線。一線男星的報價則以40萬元為一個分界點,包括陳道明、王志文、陳寶國、李幼斌、吳秀波、黃海波、張嘉譯一批人等,其中高的可達80萬元。一線女星則以30萬元起價,包括蔣雯麗、宋丹丹和後來的海清,數量比男星略少。

 

洗牌

 

蕭條也似在一夜之間。

愛奇藝CEO龔宇後來分析,就是在201112月,網播劇單集價格最高、演員片酬暴漲的那個點上,網絡版權交易量驟然降低,同時,交易價格不再上漲。

「整個20121月到5月,電視劇網絡版權的交易量少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3月份優酷土豆合併,市場原有格局被打破,更是加強了大家的觀望態度。到了6月份,才有了零星交易。」上影英皇公司總經理呂超接受采訪時回憶。一個極端例子是央視一套的熱播劇《國門英雄》,該劇出售網絡版權時恰逢交易的冰點,最後僅以每集5萬元的價格出售,幾乎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如果提前一年,在2011年賣,它大概可以賣到50萬元。」

「其實就是提前把大家的資金都耗乾了。價格支撐不起來,就沒人買了。」高飛說。「也跟內心的惶恐有關係。價格一直在漲,先是越漲越買,但是在爬坡的過程中把所有預算都耗乾淨了,突然發現後面沒人接力了,價格突然就掉下來了。」

「一些視訊網站已經在去年把錢燒完了。」呂超認為。一個普遍的觀點是視訊網站除了不斷砸錢,遲遲沒有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這令網播劇在價格暴漲之後再暴跌的曲線成為必然。

雖然與傳統媒體的廣告價位仍有相當大的差距,但中國視訊網站在過去的幾年對廣告商的吸引力仍然不容小覷:2009年,中國視訊網站的廣告總額為5.8億元,2010年是29億元,2011年達到了50億元,網絡版權交易整體呈頹勢的2012年也突破了80億元。華錄百納陳永倬認為:「從長久來看,我看不出任何新媒體找不到自己盈利模式的可能性,問題只是在於時間長短。」

大部分視訊網站的從業者願意樂觀地相信,去年的交易滑坡不失為一件好事,撇去了這個行業裡的很多泡沫。一方面,一些網站開始走差異化路線,比如搜狐視頻,正在將重心向美劇和綜藝節目方向偏移。而剩下來仍能挺住的視訊網站裡,龔宇表示,儘管版權交易價格降低,但愛奇藝仍然獲得了比去年更多的預算,「相信可以採購更大量的優質內容。」同時,為了避免互相抬價的情況,搜狐視頻、騰訊視頻等成立了內容合作組織,協同採購,共享內容,目的是為了更為有效地控製成本。

在高飛看來,網絡版權交易價格的猛跌,以及優酷土豆的合併,恰恰建立了洗牌之後的新格局。「在國內電視劇採購這一塊,現在剩下來的就是2+2的局面:優酷土豆,樂視,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土豆和樂視都是獨立的視訊公司,愛奇藝背後有百度,騰訊視頻更是富二代。視訊網站的較量,從春秋走向戰國了。」

對電視劇製作方,可怕的是演員的片酬並未隨著視訊網站價格泡沫的破滅而疲軟。大部分明星的身價上去了就不會下得來,演員片酬佔電視劇整個製作成本的比重,往往高達三分之二以上。華誼的吳曉就向記者感嘆,他當年《中國兄弟連》式的以小博大在如今已無可能再發生。「交易金額太大,無論是電視台還是視訊網站都對明星陣容看得特別重。在他們看來明星是保底要素。但對於製作方來說,明星成本太高,製作成本必然縮水,整個行業的產品質量完全無法得到保障。」

大部分電視劇製作方相信,他們囿於明星的高價和重複的題材是為了迎合購片方的要求。於是一旦去年紅了一部抗日劇,今年就會有數十部抗日題材跟風而上。但與此同時,無論是電視台還是視訊網站,同樣抱怨著題材的重複。姚嘉就告訴記者:「製作方認為是我們想要抗日題材,我們覺得製片方只會提供抗日題材,是創作惰性。結果就是整個春交會上全是抗日題材,根本沒法看。」

激烈的競爭仍在進行。在這個上游和下游都爭相進入資本市場的產業,製片人曹平的工作室保持一年半出一部劇的產量。繼《甄嬛傳》之後,2012年,曹平以5000萬元的價格賣出了她和鄭曉龍的新作《新編輯部故事》的網絡版權,創下了全年的最高價,被視為逆市上揚的典範。

電視劇市場的泡沫散盡了嗎?或許沒有。但要進入這個素來被認為門檻相對較低的行業,也許得找一種新的玩法了。



影響首頁 | 中華民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

■指導贊助: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發行人:汪威江
■總編輯:汪野
■主責編輯:力華.項俊超
■編務委員:
■資訊提供:天廣信通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電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Web Design john

訂閱申請

聯絡人:

電話:

EMAIL:

驗證碼: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