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關於影響 > 文化類綜藝節目 文化認同是內在邏輯

期別:復刊第79期    發行日期:2022/11/15
文化類綜藝節目 文化認同是內在邏輯
出處:亞廣協    日期:11/15/2022

 

文化類綜藝節目牢牢抓住文化與知識傳承,不斷強化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觀眾的文化認同感。對觀眾來說,觀賞這樣的節目,也是在強化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與認同。

綜藝節目一向是電視節目創新的重要陣地,這裡有說學逗唱,有喜怒哀樂,也有知識觀的傳達與再造。當下綜藝節目發展一個引人矚目的現象是,文化類綜藝節目中的中國文化特性得以不斷張揚,“想像的共同體”得以在這個場域成立,最終成為一種強有力的知識觀體系輸出,使得綜藝節目走出娛樂“叢林”,走上一條風光無限的創新之路。

1983年,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在中央電視臺開播,節目編排開創了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的先河,引發了中國電視傳媒表達內容和表達方式的重大變革。在那個時代,綜藝節目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獲得了充分的社會關注度,在娛樂大眾、塑造生活方式、傳遞文明價值等方面均體現出獨特的意義。20世紀90年代,電視臺節目製作能力顯著提升,中央電視臺推出《綜藝大觀》《東西南北中》《曲苑雜壇》等節目,豐富了綜藝節目形態,使得綜藝節目再上一層樓。此後,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把娛樂推上了巔峰,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把婚戀社會學大眾化,電視臺得綜藝者得天下”一度成為風尚。但綜藝節目的繁榮,也一路伴隨著相關各界的冷峻審視與批評,諸如“陷入娛樂陷阱”“趣味低俗”等評論聲時有出現。自2011年起,“限娛令”推出,削減綜藝節目的播出時長,在政策上對綜藝節目進行調控。

一方面,綜藝節目經多年的發展已有其深厚的收視基礎;另一方面,綜藝節目製作的市場化使其生機勃勃,明星嘉賓和廣告品牌都需要在這個平臺登場以獲取關注度。簡言之,綜藝節目早已在平臺內容體系中不可或缺,它的持續創新與發展在底層邏輯上動力充沛。那麼,在此時代背景下,綜藝節目該如何良性發展?

電視人交出了一份優秀的答卷。近年來,電視螢屏上文化類綜藝節目蓬勃發展,口碑和社會影響力相當不俗,多個優秀原創文化類綜藝節目引發破圈層傳播,“不但打破了文化節目曲高和寡的傳統印象,也改變了以往娛樂綜藝節目佔據螢屏的情況”。在這份長長的答卷上,《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成語英雄》《中華好詩詞》《中國詩詞大會》《中國燈謎大會》《國家寶藏》《典籍裡的中國》《中國禮·中國樂》《長城長》等節目各具異彩,展示了文化的美妙力量。創新設計、精心編排、生動演繹的文化類綜藝節目,成了電視綜藝節目跨越“娛樂陷阱”的主力類型,也是綜藝類型反覆運算升級的一個明證。這些文化類綜藝節目依靠其深厚的人文價值底色、豐富的節目表現,贏得了觀眾的審美認可,並在建構知識觀、普及人文與科學、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積極作為。

縱觀世界範圍內的電視綜藝發展,最早的綜藝節目是20世紀40年代末美國的《德克薩科明星劇場》和《小城大腕》。在這兩檔節目中,演藝界明星的表演被引入電視,編導將鏡頭場景進行組合並加入解說,被認為是電視節目形態的一大突破,電視節目娛樂性的發展路徑就此開始。儘管綜藝節目在各國經歷多次形態更迭,但直到現在對娛樂性的追求萬變不離其宗,這使得綜藝節目的創新性發展停滯不前。

中國電視綜藝節目近年來則努力走出了一條本土化道路,形態不斷更迭升級,且找到了創新之道。2013年,央視《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河南衛視《漢字英雄》等節目熱播,掀起了一股原創文化節目熱潮。隨後,河南衛視《成語英雄》、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雲南衛視《中國燈謎大會》等節目又接踵而至,分別以畫漫畫猜成語、古詩詞記誦、猜燈謎等形式,生動展示傳統文化的豐富魅力,形成了一個獨特的電視文化現象。文化類綜藝節目的興起,讓綜藝節目的內容不再停留在娛樂表達層面,而是立足文化導向、知識賦能。

2013年,《關於積極開辦原創文化節目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通知》發佈,呼籲各廣播電視機構特別是電視上星綜合頻道要深入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學習借鑒《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節目的有益經驗,不斷迸發創造智慧,積極開辦以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為主旨的原創文化節目,並對創作要堅持正確導向、體現文化品位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和期待。這個通知,成為推動文化類綜藝節目蓬勃發展的重要推力。

央視聚焦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通過“文化+綜藝”的模式,持續打造以漢字、成語、詩詞、民俗、相聲、器物、文學為主題的新型綜藝節目,廣受好評,爆款頻出。優秀傳統文化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不斷被觀眾接受,促進了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範圍的擴大與傳播效力的提高。2014年元宵節期間的《中國謎語大會》引發全民猜謎熱,為期3天的節目吸引了2.8億電視觀眾。20144月開播的《中國成語大會》邀請眾多文化名人擔任評判嘉賓,吸引了全中國各地的500位成語高手參賽,在收視上戰勝了眾多明星娛樂節目……以央視為代表的媒體不斷探索電視綜藝節目的創新之路,走出娛樂“叢林”,讓“綜藝螢屏上出現了一場不期而遇的文化風潮”,古老的中華文明在新時代熠熠生輝。

一個個爆款節目的背後,是以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主導的文化創新。把陽春白雪的文化類節目做成普通觀眾喜聞樂見的爆款綜藝,背後是創作者對難題的挑戰、對文化的致敬、對創新的探索。回溯近10年來央視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創作形式,可見其創作理念與手法均呈現出鮮明的特徵:知識觀建構、傳統與現代共存的平臺創設、人文與情感交流的橋樑搭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系列“央視出品”為中國電視綜藝節目蹚出了一條新路,也給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創新提供了母本。

這些文化類綜藝節目牢牢抓住文化與知識傳承,不斷強化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觀眾的文化認同感。對觀眾來說,觀賞這樣的節目,也是在強化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與認同。從《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在你來我往之中對中華博大智慧的“考問”,到《中國禮·中國樂》通過對禮儀流程的搬演以見中國作為“禮樂之邦”的文化血脈,文化類綜藝節目將優秀的傳統文化以新興的姿態傳遞給觀眾,承擔起大眾傳媒的社會責任。山東衛視的《中國禮·中國樂》六期節目相繼展示了中國的“相見禮”“婚禮”“飲食禮”“尊師禮”“成人禮”等傳統禮儀。湖南衛視的《美好年華研習社》以“把有傳承價值的東西變得有傳播價值”作為節目宗旨,通過音樂劇、戲劇等多種形式,對先人留下的寶貴文化進行“青春研習”,表演後還設置了“答辯”環節,讓觀眾在嘉賓與專家的一問一答中深入瞭解歷史背景與文化內涵。

文化綜藝節目通過中國文化這一共同的基因,將男女老少觀眾吸引聚集到媒介平臺,完成一種儀式化的建構。在此過程中,實際上雙方都參與了節目的生成,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實現了文化的共用和意義的重構。文化類綜藝節目所要表達的內容抵達觀眾的最好途徑,不是發送、傳遞,而是共用、參與和互動。而媒介技術的發展,則為這種共用空間和場景的建立提供了條件,所以文化類綜藝節目並不是僅僅要傳遞資訊,而是以文化為基礎共用情感與信仰,以此來鞏固社會的共同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既擁有語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藝、文學藝術等有形物質文化,又相容哲學宗教、道德倫理以及民族氣質在內的無形精神文化。受制作能力制約,傳統文化在綜藝“娛樂為王”的時代未能光芒四射。而電視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一方面加強了電視視聽感觀的延伸,另一方面打造了電視藝術新的審美景觀。由此,文化類綜藝節目將技術與文化創新性地融匯在一起,帶領觀眾在科技美學中鑒賞藝術之美,打造出一個個視覺上的文化盛宴。

央視早期的文化綜藝節目,如《百家講壇》,現場的佈置只有一方講臺,現場或電視機前的觀眾都只是靜靜地聆聽嘉賓們的講述,並依靠想像力進入他們描繪的世界,獲取知識與觀點,其形式如同聽書。如今的觀眾無須再借助想像力,科技的力量帶領他們沉浸在故事裡,享受電視技術帶來的多元體驗。例如,河南衛視的“節日奇妙遊”系列,以中國傳統節日為切口,採用摳像、3DVRAR等技術,將傳統文化的瑰麗美好在大螢幕上展現,有龍門石窟前的龍門金剛,有《千里江山圖》上的唐宮仕女……

央視推出的眾多文化綜藝節目中,科技與文化的有機融合屢屢展示出不尋常的魅力。《詩畫中國》運用了XRCG3D、全息影像等技術,融合中國古典美術形式如水墨畫、寫意畫等,將節目舞臺變成了詩畫中的“奇觀世界”。《中國詩詞大會》的詩詞競技環節中,舞臺背景會呈現出一幅幅富有詩情畫意的畫卷,讓觀眾“親臨”詩詞之地,真切感受詩詞之美。《國家寶藏》中,媒介技術將以往難以看到的國寶文物通過技術手段再現,將國寶的前世傳奇呈現出來,“沉浸式”的情景體驗有助於觀眾對共同文化記憶的建構。

除了將觀眾聚集到集體空間,文化類綜藝節目在互動和交流環節中也為觀眾提供了共用的互動平臺。比如《見字如面》選取相思、陪伴等熱門話題,在播出前便引發觀眾在微博、知乎等平臺展開討論,觀看時觀眾可通過彈幕評論發表觀點,節目結束後各大社交平臺相關熱門話題的設置,更是引發觀眾的廣泛參與和討論。

受“劇本殺”與“狼人殺”娛樂新形態的啟發,文化類綜藝節目在製作上有意識地爭取年輕觀眾,在跨界聯合的路上推陳出新。如山東衛視今年7月將熱門話題“元宇宙”與中華傳統藝術瑰寶的戲曲相結合,推出節目《戲宇宙》,在節目打造的“空間站”中感受戲曲文化的魅力,傳播戲曲文化。河南衛視於今年9月推出首檔“推理式文化綜藝”《閃耀吧!中華文明》,以歷史中的“未解謎團”作為線索,深入三星堆、唐長安城、秦始皇帝陵、敦煌、南海一號、殷墟六大文明考古現場,尋找歷史謎題中的真相。節目中融入CG特效、國漫動畫等技術手段,用技術呈現藝術,為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開拓了新邊界;致力年輕化的敘事方法,在節目質感和敘事邏輯上進行影視化升級,用年輕的語言致敬中華文明。

總而言之,當下電視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旨趣切合傳統文化復興的歷史大勢,也尋找到了符合自身獨特的表達體系,一定程度上跨越了曾經“娛樂至上”的製作路徑,帶來了電視綜藝令人耳目一新的繁榮,並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煥發出鮮活生命力。



影響首頁 | 中華民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

■指導贊助: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發行人:汪威江
■總編輯:汪野
■主責編輯:力華.項俊超
■編務委員:
■資訊提供:天廣信通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電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Web Design john

訂閱申請

聯絡人:

電話:

EMAIL:

驗證碼: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