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關於影響 > 與觀眾一起成長的大陸電視劇

期別:復刊第72期    發行日期:2022/04/15
與觀眾一起成長的大陸電視劇
出處:亞廣協    日期:4/15/2022

 

電視劇《尚食》以明朝永樂至宣德年間為主要時代背景,講述了發生在皇家內院尚食局裡的故事,通過描寫宮廷中不同季節不同場合的食物做法和呈現方法,側寫蘊含在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的古代社會人情世故。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程度的不斷提高,觀眾群體和觀看品味也是不斷在發展變化的。影視行業從業者本身也有他們的思考,除了要考慮觀眾的品味和需求,製作者本身想表達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和價值觀也要體現在作品當中。縱觀這幾年中國影視劇,是創作者和觀眾一起成長的過程。

觀眾逐漸圈層化,內容逐漸專業化

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電視劇市場供小於求,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電視臺能反復播放好幾年,大家看的討論的都是差不多的內容,差異化不大,求也不高。現在我們影視市場繁榮發展,播出管道更是五花八門,我們可以從院線、電視、平臺、自媒體等多種管道看到完整的或者片段的影視劇,那麼差異化就顯現出來了,觀眾的品味和需求也提高了。有的觀眾喜歡古裝劇,那麼這些人就會漸漸形成一個圈子;有的觀眾喜歡懸疑劇,他們就會自然地聚集成一個超話一個群。有同樣愛好的人會漸漸聚集成圈子去討論劇情,去輸出自己的觀點看法。由於個體的流動性強,這些圈子也會有交叉,但相對來說,同一個圈子具有比較專門化、專業化的特點。

拿歡娛影視的觀眾群體舉例,歡娛影視的作品大多都是古裝劇,那麼愛好古裝劇的觀眾可能就會更關注這個公司出品的作品,這個群體的構成可能還包括喜歡漢服,喜歡研究歷史,會對劇中的美術置景、服化道進行品評,會去查資料看劇中的“梗”的出處,會去看這一段劇情歷史上真實的是什麼樣子,編劇有沒有犯錯誤,畫面有沒有穿幫等等。很明顯,觀眾對影視劇的要求出現了從劇情到劇中知識含量豐富的變化。這就要求製作團隊更精益求精,才能不被觀眾“罵”。

重視影視作品中的知識含量

觀眾需求和審美在變化,作為內容生產的製作團隊也要不斷自我升級。在影視劇市場供遠遠小於求的時代,基本上是創作者輸出什麼觀眾就看什麼,創作者在關係中處於主導地位。而在當今的影視劇市場中,觀眾才是“衣食父母”,製作團隊再也沒辦法把“飯”強喂給觀眾,反而是觀眾會監督製作團隊,除了內容和敘事邏輯,劇作本身輸出的價值觀也要接受考驗跟品評。

拍一部有具體朝代有人物原型的劇是不容易的。這個“不容易”除了有要在拍攝之前查閱、參考大量的歷史資料,還要想好創作的“度”。不能完全脫離史實去“戲說”,那樣觀眾特別是對歷史有些研究的觀眾,會跳戲,甚至根本就入不了戲;也不能完全按照歷史去拍,那樣就失去了戲劇的美感。《尚食》的服裝、制景在史料和古畫中都能找到其歷史依據,又有自己的理解和創新,美學氛圍符合現代觀眾審美,又將明朝的重要元素保留了下來。

電視劇《尚食》中看到的一些劇情和展現的畫面是有據可考的。比如第一集上菜的畫面,體現明朝宮廷的上餐禮儀,《稗說》卷四(明末清初 宋起鳳)記載,“凡三宮尚食,每迸一饈,以金絲籠罩盤面,內侍口兜絳紗袋,側其面,防口鼻息出入觸於饈也。”張太子妃親自侍奉飲食的一幕史有記載,見於清朝毛奇齡的《勝朝彤史拾遺記。朱高熾在劇中處理的政務均出自《大明仁宗昭皇帝實錄》卷二—卷三記載,如黃河水災,減稅減負等都有明確記載。講殷紫萍的身世秘密這一段,出自蒲松齡的促織之典,講的正是宣德皇帝朱瞻基的故事。“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此物故非西產;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試使鬥而才,因責常供。令以責之裡正。市中遊俠兒得佳者籠養之,昂其直,居為奇貨。裡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明朝呂毖《明朝小史》裡也記載:帝酷好促織之戲,遣取之江南,其價騰貴,至十數金。時楓橋一糧長,以郡督遣,覓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駿馬易之。妻妾以為駿馬易蟲,必異,竊視之,乃躍去。妻懼,自經死,夫歸,傷其妻,且畏法,亦經焉。

歷史上未必有殷紫萍這個人物,編劇創造出這個丐戶出身的女子,是想用她的人生經歷反應當時的一些社會現實。上者愛好一件事物可能只是一時興起,但下面的人為了討上官歡心,或用重金,或強取豪奪也要拿來獻給上官。官場上阿諛奉承的把戲,最後都是老百姓受苦,這就是封建社會的糟粕。劇中是以批判的角度去交代這一段劇情,觀眾越是同情殷紫萍越能站在當時貧苦老百姓的角度去理解封建社會黑暗的一面。

尚食》的製作團隊在開拍之前如果沒做過大量的前期工作,是呈現不出現在的效果的。參考大量明代歷史資料,嚴格遵循史實定論,在有空間的地方進行藝術創作,大方向上不能違背史實,劇中體現的價值觀也要給觀眾以正確的導向,批判錯的弘揚對的,這才是電視劇製作方應做的。

引發觀眾共鳴,讓劇成為受眾互動的載體

說古裝劇要有當代精神,除了在劇中用劇情去體現,還能怎麼讓觀眾有共鳴,並有參與其中的感覺呢?《尚食》抓住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元素,用觀眾最熟悉的東西講了一個遙遠的故事。用“美食”這個日常又讓人拒絕不了的元素,引發觀眾共鳴感,用拍攝美食紀錄片的手法去展示劇中食物的製作過程和最後效果呈現,觀看者仿佛借助鏡頭一同赴宴。這種在思想意識裡共襄盛宴的感覺很妙,在美食端上來的這一時刻,眾多彈幕上的網友遠隔千山萬水卻一同參加了這場盛會。

《史記》——“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吃是為人類基本需求,中國農耕社會歷史源遠流長,飲食更是受到社會各階層的重視,發展出融匯四方的中華美食文化。一個時代的飲食文化,既反映了該時代的生產狀況和經濟水準,又代表著當時人們利用自然、美化生活的文化素養和創造能力。明代是中國飲食文化發展史上的重要時期,由於社會財富的積聚和商品經濟的繁榮,傳統的飲食文化有了更加豐富的內容,“耑事華侈”的飲食方式,及時行樂的飲食心態,美食美器的飲食美學,食療養生的飲食保健等等,都具有極其鮮明的時代特色。《尚食》開篇就講明朝永樂年間,國事昌隆,萬邦來朝,為招待源源不絕的各國使節團,永樂帝昭選天下擅烹的女子入宮,充大明尚食局掌膳之選,明朝的文化也輻射到了往來國和當時的附屬國。不僅僅是飲食,包括建築、服飾、書畫等都隨著外交和通商往來傳遍四方。

拍攝美食要引起共鳴必然要讓觀眾體會到“現實感”,這種感覺的營造來自於拍攝手法,美術燈光,更重要的是食物本身要真的像樣。《尚食》裡展現了不同季節不同場合的各色飲食,據劇組人員介紹,拍攝的時候前前後後一共做了1000多道菜,重點展示的有200多道,幸好劇組人多,不然都吃不完。為了保證食物既有講究又有美感,製作團隊聘請了專門研究明朝美食的專家顧問坐鎮,我們可以在片尾名單看到他們的名字。

《尚食》這部劇美食拍得無疑是很成功的。從這部劇的播放資料來看,看首播的觀眾人數變化不是特別大,粘性還是不錯的。說明在晚八點這個時段,不論是專心致志地看還是“伴隨式”地看,《尚食》都守住了它的觀眾群。除了劇情和美食的吸引,這部劇“粘”住觀眾的點還在於它給了觀眾討論的空間和實踐的機會。

再說這部劇的編劇思路,取材自歷史,合理進行藝術創作。首先時代背景選擇很合理,上面也說了明朝的經濟發展繁榮使得物產豐富,流通便利,飲食才能豐富多樣;再就是主角人物的選擇,既要有歷史依據,又要有足夠的留白給編劇創作空間,還要給觀眾回溯和討論的餘地。朱瞻基和孫皇后這二位作為主角的選擇是合適的。

朱瞻基從小受到皇爺爺明成祖朱棣的器重,放在身邊悉心培養,外出征戰也都帶著他,因此朱瞻基具有一定的政治眼光和謀略。同時他也勤政愛民,劇中有呈現朱瞻基珍惜民力,反對在農忙時候重修佛寺,親自下田照顧莊稼等情節。出自《皇明典故紀聞》記載朱瞻基和張太后拜謁陵寢回程路上的事,“宣宗自陵還,道中遙見耕者,以數騎往視之,下馬從容詢其稼穡之事。因取所執耒耜三推,顧謂侍臣曰:‘朕三舉末,已不勝勞,況常事此乎?人恒言勞苦莫如農,信矣。’耕者初不知為帝也”,說朱瞻基路過下馬詢問農事,感歎農民勞作辛苦,而農民都不知道他是皇帝。每部劇主角的選擇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部劇的價值取向,其品質的好壞也是觀眾支不支持這部劇的一個關鍵點。朱瞻基的生平足以讓編劇將他立為男主而不會被劇中其他人奪了風采。

再說孫皇后,也就是劇中的姚子妗,史書記載,“永樂八年,明成祖朱棣認為皇太孫已成年,當擇配。彭城伯夫人經常出入宮廷,稱孫氏女賢德,因張惶後告訴了明成祖,明成祖遂令孫氏入宮。年方十歲,即令太子朱高熾正妃張氏(誠孝張惶後)教育她宮中禮儀。後來,皇孫朱瞻基大婚,下詔選妃,以司天奏故,竟冊立濟甯胡氏為正妃,而孫氏只能為嬪。彭城伯夫人經常為此跟張惶後嘮叨,而張惶後賢德,不言此事。”孫皇后在小時候確實是張惶後娘家給朱瞻基選的,後來為什麼沒當上太子妃呢?是意外落選,還是本來就沒有被當成未來的皇后培養?而胡皇后素有賢名,朱瞻基為何會命她退位,扶孫皇后上位?僅僅因為她沒有生出皇子麼?這一段史籍記載寥寥,就給了編劇創作的餘地,也給了觀眾想像的空間。

作為文藝作品,歷史劇強調的歷史真實、全域真實,不苛求細節完全真實。實際上邏輯完美的電視劇是不存在的,特別是古裝劇要體現現代意義,這樣編劇在寫劇本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是重點要講什麼,製作團隊在創作的過程中最應該考慮的是劇本中的要點我能展現幾分。一部劇不能只局限於它是不是爆款,還要看它的創新出彩,看它所表達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中國電視劇的發展歷程必須是跟觀眾一同成長的過程。



影響首頁 | 中華民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

■指導贊助: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發行人:汪威江
■總編輯:汪野
■主責編輯:力華.項俊超
■編務委員:
■資訊提供:天廣信通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電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Web Design john

訂閱申請

聯絡人:

電話:

EMAIL:

驗證碼: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