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關於影響 > 《2022中國詩詞大會》重磅回歸 7年耕耘看總台如何破題

期別:復刊第71期    發行日期:2022/03/15
《2022中國詩詞大會》重磅回歸 7年耕耘看總台如何破題
出處:影視獨家    日期:3/15/2022

 

氣韻生動的古典詩詞,正在當代煥發出蓬勃活力。

人們驚訝地發現,詩詞綿亙千年,卻依然能在一夜之間與當代生活緊密相連:

冬奧會上,二十四節氣與古典詩詞交相輝映,文人墨客的名篇名作成為中國傳統曆法時光輪轉的最佳注腳;《只此青綠》火遍全網,閒適淡雅、寧靜飄逸的審美與“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一脈相承,讓人夢回“趙宋之世”;待到谷愛淩、蘇翊鳴成就全民偶像,“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等恰當的評語,又穿越千百年,映照在國人頭頂。

回溯,當下全民“詩詞熱”的推動者正是《中國詩詞大會》。2016年,這檔詩詞文化節目橫空出世,讓“尋章摘句老雕蟲”的精英式創作變為“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的文化共用,大眾詩詞普及元年就此開啟。

如今,7年倏忽而過,《2022中國詩詞大會》再次重磅回歸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延續“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節目宗旨,《2022中國詩詞大會》在結構敘事、內容敘事、價值敘事上全面創新,意在忠於原作基礎上普及詩詞文化,結合當下生活使之深入人心,為今人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養分。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如南開大學教授葉嘉瑩評價,《2022中國詩詞大會》將繼續用流行方式尋覓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播新路徑。從價值傳播角度看,這也是總台轉變傳播觀念、拓寬傳播路徑、弘揚主流核心價值的又一創舉。

結構敘事,開闢古典詩詞的新電視美學

毫無疑問,對於文化競猜類節目來說,形式與賽制的創新是一道必答題。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詩詞不僅是《中國詩詞大會》的重要內容載體和傳播題材,更需要“琴棋書畫詩酒花”的浪漫呈現。

往小了看,這是圖片、視頻時代對傳播內容升級的迫切需要,詩詞這一以文字為核心的傳播介質要與圖像深度融合;往大了看,傳統詩詞與繪畫等藝術本就一體,“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跨越藝術形式的通感表達,對弘揚傳統詩詞文化大有裨益。

從可視性出發,《2022中國詩詞大會》對古典詩詞的呈現方式進行全方位升級,從大眾傳媒角度重新釋義了“傳統的現代化”。一字“值”千金的情趣意境,借助電視媒介的聲光影像,得以穿越古今、畫面再現。

可視性的電視媒介傳播,首先在於詩詞與繪畫的舞臺聯姻。由嘉賓康震主筆,“畫中有詩”歷來是詩詞大會的保留專案。《2022中國詩詞大會》從傳統的以筆作畫出發,在書畫介質上向前邁進一步,更突出傳統文化的生動氣韻。

第一期節目中,四角宮燈成為古典詩詞的美麗載體。康震一邊畫,選手一邊猜,等待4張小畫全部畫畢,再題上詩句。組裝完成,點上蠟燭,光彩流轉,詩畫一律的獨特審美映入眼簾。

待到第二期節目,搧風引涼的紙摺扇又成為重要的出題道具。在扇面上題詩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誡勉勵志的傳統風雅在舞臺再現,觀眾和選手也得以窺見古人的詩情畫意。

可視性的電視媒介傳播,在於匠心構築的“詩詞小劇場”。縱貫千年,誕生千古名句的場景早已蕩然無存,但為增效傳播通道,《2022中國詩詞大會》還原了獨一無二的視聽場域,讓意境與情趣在節目中得到充實體現,也讓觀眾得到視聽刺激與情感共鳴。

如第一期節目中,何尊和利簋在黃磊的配音下“開口說話”,擬人化的出題方式讓文物“活”了過來,極大地拉近與觀眾、選手的心理距離;第二期節目更向前一步,通過演員實景演繹重現北宋末年女性知識份子的閨房之趣,其“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的精美畫面,讓觀眾更好理解“知否知否”的慵懶倦意。

可視性的電視媒介傳播,還在於身臨其境、千人千問等對出題方式的補充。立足中國傳統詩詞文化的普及,《2022中國詩詞大會》還想實現“天涯共此時”的美好夙願。

康震在喀納斯、蒙曼在北海公園以實地走訪為選手出題;邊防員警、民間手工藝達人則通過視頻互動,從生活找養料、從手工藝尋詩意,極大地拓展了詩詞的應用場景,也讓跨屏互動的新奇體驗為傳統文化驚喜賦能。

如嘉賓酈波所說,當他看到“雲中千人團”,感受光影旋轉、共同彙聚成千人千面時,他仿佛站在了“旋風眼”的位置,有了“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少年感。

內容敘事,回應對現實生活的深切關注

大眾化而不媚俗的文化品味是《中國詩詞大會》綿亙7年的藝術堅守。節目組深知,人們已經習慣了拼湊碎片時間來汲取知識養分,他們無法親身效仿古代名士的蘭亭雅集和鵝湖之會,亟需從電視螢屏得到生活節奏的舒緩和精神慰藉。

因此,每一季《中國詩詞大會》都以詩詞文化解讀彌補比分競技,讓詩詞電視競賽在與市場同頻共振之餘,亦不失陶冶情操、磨練性情、營建現代人類精神棲居的本來意義。深挖詩詞與當代的內容連結,《2022中國詩詞大會》便延續了節目對現實生活的深切關注,讓觀眾從傳統文化中獲取精神力量。

2022中國詩詞大會》在內容敘事上的一大創舉便是主題先行。本季十期節目以“江山”“少年”“燃”“遇見”“稻香”“韻”“天地”“味道”“颯”“出發”十大關鍵字為母題,解鎖10種古今對話的獨特視角,書寫“古為今用”的爛漫詩篇。

如第一期節目以“江山”拉開序幕,《2022中國詩詞大會》深挖其本義及引申義。什麼是“江山”?首先它是古典詩詞的孕育地,誕生了“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的不朽篇章;是英雄豪傑的競技舞臺,有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詠歎;還是奔騰的黃河長江、挺立的三山五嶽,與湧動的愛國情懷交相輝映。

從傳統文化的現實精神出發,《2022中國詩詞大會》還力圖挖掘年齡更全、職業更多、分佈地域更廣的詩詞愛好者。本季節目既有少兒團、青年團、百行團、家庭團所構成的傳統百人團,還有來自各地的“雲中千人團”。相當廣泛的覆蓋面充分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傳播範圍的廣泛性,並通過選手的精神追求來全力推廣古典詩詞。

為此,豐富多元、親切感人的典型選手也和“江山”“少年”等每期主題一樣,讓詩詞成為折射時代風貌的一面鏡子,進而構建出異彩紛呈的內容格局。如搜救犬馴導員蔣韓,泰山詩詞文化為他提供了豐厚的滋養,也讓他在枯燥的消防訓練中尋找到有趣的心靈棲息地。

可以說,通過對選手故事的全面挖掘,詩詞在文化傳播過程中的社會意義得到相當補充,讓“精神的”“文化的”詩詞,進一步拓展到“生活的”“日常的”範疇中。

價值敘事,引導國人繼續傳承文化基因

  《人民日報》曾撰文指出,中國古典詩詞之美可以分為3個層次:一是音聲之美,對應感性的能力;第二是意境之美,對應審美的觀念;第三是品格之美,對應道德的境界。尤其是第三個層次,浩然長存的民族正氣、愛國愛民的家國情懷、天下為公的道德胸襟、悲天憫人的深沉情感,才是詩詞傳播與傳承的重心所在。

從文化益智類競賽節目邁向傳播主流核心價值觀的載體和標杆,正是《2022中國詩詞大會》的創作自覺。我們可以看到,儘管僅僅播出兩期,節目中所闡發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正通過古典詩詞與觀眾迎面走來。

實現主流媒體的價值傳播,也是總台一以貫之的責任所在。作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主體,以及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主陣地,總台近年推出的“大會”系列文化綜藝,如《中國詩詞大會》《中國地名大會》《中國戲曲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營構了一個涵蓋古與今、小眾與大眾、傳統與現代的文化傳播矩陣。

作為其中的佼佼者之一,《2022中國詩詞大會》也必將持續開拓古典詩詞全民普及的重要場域,書寫主流價值傳播的時代實踐。

作為總台大會節目的代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央視《新聞聯播》對節目開播資訊紛紛安利。播出期間,酷雲電視直播即時顯示,《2022中國詩詞大會》在全中國直播專注度位列第一。同時,教育部、中央紀委等各大部委網站在首頁發文推介本季節目相關內容,央視新聞微博等新媒體發佈相關視頻引起網友轉發熱議,超過1000家頭部機構、官方媒體、地方政務、娛樂等其他大號多次傾力發佈。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不忘初心,青春朝氣永在;志在千秋,百年仍是少年。從價值傳播的角度看,《2022中國詩詞大會》在保持自身優勢與特色的同時,始終轉變傳播觀念,拓寬傳播路徑,更有效、更快速、更便捷地傳播主流核心價值,真正發揮振奮精神、激發鬥志、凝聚人心的重大作用。



影響首頁 | 中華民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

■指導贊助: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發行人:汪威江
■總編輯:汪野
■主責編輯:力華.項俊超
■編務委員:
■資訊提供:天廣信通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電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Web Design john

訂閱申請

聯絡人:

電話:

EMAIL:

驗證碼: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