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關於影響 > 仙俠劇困在瓶頸裡

期別:復刊第64期    發行日期:2021/08/15
仙俠劇困在瓶頸裡
出處:傳媒圈    日期:8/15/2021

 

《千古玦塵》完結後,豆瓣評分上漲到了5.3。雖然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口碑逆轉,但離真正的逆襲,還差得遠。

拋去對周冬雨和騰訊S級劇的質疑,客觀來說,這是仙俠劇發展至氾濫期難以避免的瓶頸。

電視劇開播不久,懷念《仙劍》的聲音就此起彼伏,與此同時,大家發現,近幾年的仙俠劇裡看不見小人物了。

回望仙俠劇的發展史,從新生品類到S級劇集,劇裡劇外,從題材到演員再到故事中只有仙沒有人的狀況,「階級固化」非一日之寒。

男頻轉女頻

2005年前後的中國電視劇市場,占絕對話語權的是張紀中改編的金庸武俠、以北京為土壤的京圈劇,至於能造星的偶像劇,則被台劇緊緊掐住命門。

拍京圈戲首先要有圈子,演金庸武俠需要咖位元,台劇利好本土演員,大陸的製作公司為保收視,更願意跟已成名的香港演員合作。

在這種境地裡誕生的《仙劍》,開啟的不止是中國仙俠劇的品類,還給中國電視劇造星指了一條路。

《仙劍》開播的那一年,後來被譽為「中國網路三大奇書之一」的《誅仙》在大陸出版了第一冊,電視機裡的李逍遙和文字世界裡的張小凡,成了中國「後金庸時代」的仙俠聖經。

在課桌抽屜裡偷偷看過《誅仙》的少年期待《誅仙》能夠影視化,變成下一個傳奇。

《誅仙》之後,「天蠶土豆」、「我吃番茄」的小說先後在起點中文網走紅。

 生於80年代末的作者們讀武俠長大,寫作的題材都是與武俠相關的凡人修仙,但新派網文和金庸作品之間有鄙視鏈,當年武俠收視正好,拍金庸的製作方暫且瞧不上新派仙俠。

宮鬥、清穿等晉江文學城的女頻小說接二連三被改編成電視劇時,男頻小說的春天還沒有來。

2014年,改編自遊戲的現象級仙俠劇《古劍奇譚》帶火李易峰陳偉霆,再一次向市場證明仙俠的造星實力時,也讓市場開始新的IP思考:當時,郭敬明已經用自家小說進軍影視賺的缽滿盆滿,歸國四子、四大三小頂流正在風頭,內娛偶像不再稀缺,缺的是用偶像賺錢的本子。

武俠影視式微時,仙俠的好日子,似乎要來了。

《誅仙》開始熱火朝天籌備影視化,與此同時,《花千骨》熱播,大女主戲火了,資方看到了古偶甜寵疊加仙俠的一種可能。

小說完結9年後,《誅仙·青雲志》開播,原本假設的「爺青回」壓根沒有,最具價值的男頻IP得此下場,影視圈口口相傳一句黃金定律:得女性者得天下,於是,資方將目光轉至女頻市場的仙俠。

至此,仙俠不僅完成了它從新類型到掘金類的轉變,也結束了小人物修煉成一代大俠的故事母本,仙俠劇捧人,開始向紅人捧仙俠劇轉變。

新的仙俠劇定位裡,女性是主要受眾,男主是神之嫡子、戰神、萬年冰山遇上女主會融化。女主是貴族血統、第一美女、三生三世歷劫就是談戀愛。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是個中代表。

自此以後,四海八荒、三世虐戀、神仙打架,成了仙俠劇中的主旋律。

初看幾生幾世虐來虐去是新奇,當仙俠劇都套用這個模版,看多了,也就膩味了。如法炮製

讓人膩味的,不止劇情,還有整個製作。

張紀中2018年接受採訪時,說過一個自己的困惑:為何當今道具越來越精美,技術越來越好,古裝戲卻越來越難看了?

答案藏在如法炮製的工業化流程裡。

  拿服化道來說,王家衛的金牌搭檔張叔平下場給《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作美術,電視劇播出後受到一眾好評。

但要明確的是,張叔平是金字招牌,其團隊卻不止一個人。

遇上拍攝時間趕節奏快的電視劇,美術團隊在既不瞭解演員氣質類型、又不瞭解角色的情況下,只能照貓畫虎,做出一個規範模版,此後,所有同類電視劇的妝發佈景,全按照當初成功的那一套來。

仙女穿白,反派穿黑,黑化時描飛出鬢角的長眼線……

造型不跟人物走,千劇一面,故事已然足夠老套,服化也沒玩出新意,更要命的是,中國影視產業工業化的路上,為求速度,連演員聲音的差異化也抹掉了。

《千古玦塵》播出後,有不少人覺得配音出戲。

一來,周冬雨電影原聲對觀眾而言已經足夠熟悉,再來,配音演員季冠霖的聲音,從甄嬛到陸雪琪到李未央到白淺再到司藤,觀眾也已足夠熟悉。

相比之前大女主戲中情緒強、語速較慢的說法,周冬雨天生快語速本來對季冠霖來說就是考驗,當反套路長相的女主遇上純套路劇本,配音演員的工作難度,可想而知。

是周冬雨臺詞不好所以請配音演員嗎?

當然不是。

歸根結底,是整個製作過程求快。

同期聲錄製在橫店這種龐大而嘈雜的影視基地是難題,後期演員用原聲配要另外抽檔期,用有經驗的配音演員,不僅能規避演員臺詞功底不足,還能讓現場保持盡可能快的拍攝進度。

在這種考量下,娛樂圈的金牌配音演員季冠霖、張傑、喬詩語、邊江,把古裝仙俠戲配了個遍。

但過快的節奏,對任何人而言,都是消耗。

再好的配音演員,面對快節奏的工作都難免流程化,把他們困在流程裡的,又不止高強度的工作,還有性格太過相似的角色以及同質化的臺詞。

 這樣一來,哪怕配音演員想要做出差異化,時間和故事也不給發揮空間。

  我們看到的仙俠劇,表面是一個個不同的豪華卡司,背後是差不多的製作團隊。

  更可悲的是,被這種「審美調教」的觀眾,開始接受仙俠的統一設定,當看到不一樣的面孔冒出,便會感到不適。

典型如張震拍《宸汐緣》,昔日大銀幕男神被更年輕的受眾說太老。

光潔的皮囊被放在演技前討論,是本末倒置。

而劇方既困於套路,又困于明星,一面想要做適合演員的戲,一面怕大刀闊斧傷了砸進去的錢,求穩之下,劇就乏味。

 《千古玦塵》明明可以做出適合周冬雨的調整,坦然面對上古神力與地位不匹配的同時,也面對她並非第一美女的事實,做出個古靈精怪有差異的神仙,讓觀眾看看小黃鴨的成長。

 可一面說著反套路,一面只敢迎合觀眾說「做神最重要的是開心」,這等不坦然,難怪觀眾心生「劇組欺我沒見過仙女」。

 你看,被套路的又何止觀眾?

開局即巔峰

其實不止仙俠,所有類型劇,一旦陷入套路裡,下場大抵如此。

這也是類型劇容易開局即巔峰的原因。

往前看,大陸宮鬥戲,開闢品類的是《甄嬛傳》,當年的孫儷正嘗試轉型,宮鬥戲讓她成功從小白花轉型大女主。

之後,宮鬥戲、大女主成了香餑餑。劉濤、湯唯、周迅、章子怡均下場演大女主,85花們更是不遑多讓。

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羋月傳》《大明風華》《如懿傳》《上陽賦》乃至《大宋宮詞》,每年都有超豪華陣容的大女主戲,沒一部超越《甄嬛傳》。

是整個市場江郎才盡嗎?

真的不是。

後來的宮鬥大女主,學到了甄嬛跟男人談情的皮毛,看到後宮跟女人斡旋的皮毛,關於人物的成長和價值,卻不去探索了。

不是不能探索,而是耗時耗力,如果探索錯誤,性價比就太低了。

慢慢的,宮鬥變成戀愛腦,女主變身瑪麗蘇。

要說這些演員戲不好,那就太偏頗了。

同樣的,清穿巔峰於《步步驚心》,而再沒能出《步步驚心》之右,權謀巔峰於《琅琊榜》而後繼無人。

以為它們只是開端,未成想這就是高光。

後來者抓住市場該品類的受眾,為籠絡更具價值的女性觀眾,也為了增加話題度,能讓所有電視劇的盡頭都是戀愛。

格局小了,怎麼爬巔峰?

劇作畏畏縮縮都是恐懼,導致的是戲裡順風順水失去恐懼。

 為了劇本難題少,主角宮鬥時時有人神助,權謀變成金手指,仙俠不再對時間盡頭恐懼。無畏了,戲就沒有嚼勁了。

 在循環往復的套路裡行走,故事越講越淺,類型就走到了盡頭。

  回到開篇提到的「仙俠劇失去小人物」,會發現這其實就是挫折之後一勞永逸的偷懶,以為觀眾看一場神仙談三世戀愛能夠爽,就能爽永遠。

  其實仙俠劇,最怕的不是人物成長太快,怕的是時間沒有盡頭。

  仙的世界本就被架空的寬又大,當生命失去唯一性,寬度廣度都無限蔓延,幾生幾世的小情小愛,就不再打動人。

反過來,不論是社會發展到什麼時期,是否有固化跡象,影視劇裡默默向上游的故事,都會受人歡迎。

  轟隆隆發展中,遇到貴人的小人物完成小人物向神的飛升,是當代凡人的希望。

 發展受阻時,這種故事亦能做凡人心中的慰藉。

  仙俠套在時間的套子裡,想用千千萬萬年大做文章,還生生世世的遺憾。殊不知人間滋味,打動心的反而是遺憾難彌補。

大團圓的本質是缺憾,接受缺憾是團圓的底色。當生命可以重複,錯過可以補救,時間能夠重來,那個世界的故事,就不再珍貴。



影響首頁 | 中華民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

■指導贊助: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發行人:汪威江
■總編輯:汪野
■主責編輯:力華.項俊超
■編務委員:
■資訊提供:天廣信通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電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Web Design john

訂閱申請

聯絡人:

電話:

EMAIL:

驗證碼: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