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關於影響 > 《為歌而贊》如何打破音綜困局?

期別:復刊第62期    發行日期:2021/06/15
《為歌而贊》如何打破音綜困局?
出處:主編溫靜    日期:6/15/2021

 

【大陸】

“這個行業真的是靠熱愛支撐起來的,如果你不熱愛,千萬不要從事。”在《為歌而贊》百贊音樂盛典收官的第二天中午,傳媒內參在距其錄製地一路之隔的酒店見到了《為歌而贊》總製片人蘆林和總導演肖馨。

隨著綜藝市場變化反覆運算速度加快,複製性的創作經驗和方法論已無法適應市場,如何在穩定守成與試探突圍之間尋得平衡,跟隨潮流變化快速適應綜藝創新發展,這都給綜藝創作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哭了好多回,經常熬夜,半年幾乎沒外出過,更不知無錫還是賞櫻聖地。”操刀這樣一檔全新模式的音綜,拼的不僅僅是體力、創意和團隊精神,更重要的是熱情。《為歌而贊》對蘆林、肖馨和七維動力夥伴而言,亦是個中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但這或許正是綜藝節目製作人的常態。《為歌而贊》百贊音樂盛典正式收官,卻是節目模式複盤的開始。在將近一個小時的對談中,傳媒內參與蘆林和肖馨展開了節目模式、音樂審美以及創作理念的諸多探討。

反權威”是降維不是降級

與以往音綜專業音樂評審模式不同,《為歌而贊》通過設置百贊團和爆贊團,以更多元、更市場、更下沉的視角去定義音樂的多樣性和多義性。在節目中,不同代際、不同文化成長背景的音樂人,通過社交互動構建了一個音樂人與市場雙向交流的鏡像觀察樣本,這不僅有利於歌手、達人、普通使用者打破各自的資訊繭房,進而促進不同音樂圈層間的碰撞和融合,也將當前音樂市場存在的問題浮出水面。

比如,在第一期節目,張韶涵翻唱了《心戀》後被百贊團評價太過油膩。張韶涵則回應,“在看一個藝術作品的時候要真正花一些心思進去,去瞭解每一位藝人在舞臺上所付出的努力,各個平臺都給了很多機會,讓很多年輕人都可以在短時間內用自己的力量一夜爆紅,但是同時我們也要彼此互相欣賞作品,好的環境需要共同創立起來”

在第三期節目中,好妹妹和陳粒組成的三人組合演唱了熱歌《故鄉的雲》。面對百贊團“改編得很平淡”“主題大於改編,沒有驚喜”的質疑,他們則回應“突破當然很有勇氣,但並不是所有歌曲都適合突破,有時候用弱化的方式會讓歌曲的情感表達得更準確”

在第五期節目,歌手太一表演的熱歌《失控》引發了百贊團“前後像兩首歌”、“不理解太一改編的思路”的激烈討論。太一則表示,“前半部分意味著‘還來不及悲傷的那種試圖逞強的歡愉’。下一階段變成爆發性的‘為此而奮鬥並強制必然改變自己的結局’。”

凡事有利弊,事物都是一分為二。多元的交流碰撞自然會激發不同圈層對音樂的爭鳴,但百贊團和爆贊團的設置也引發了諸如“非專業能點評專業歌手嗎”“百贊團會不會故意找茬”“對音樂不同的理解是否會稀釋音樂專業性”的質疑。對此,蘆林則認為,“長期以來,歌手與市場缺乏有效直接的溝通機制,造成兩個群體間相互的隔閡存在。《為歌而贊》把音樂話語權交給以百贊團和爆贊團為代表的大眾,讓歌手聽到大眾真實且多元的聲音,也讓大眾更好地理解歌手的音樂主張、態度,看到他們的音樂審美,這打破了音樂行業固有的單一評價體系,但絕不是音樂審美的降級。這種‘去中心化、反單一權威’評價體系的建立,也讓《為歌而贊》與其他音綜實現了差異化的區隔。”

事實上,雖然百贊團、爆贊團與音樂人存在觀點爭論,但這並不妨礙音樂人堅守自己的音樂態度和主張,這又反過來佐證了蘆林“降維不是降級”的說法。比如,歌手張信哲表示,“音樂人最驕傲的時刻,就在於他的音樂在某一個人的生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孫楠心中,好音樂能“禁受住時間的考驗,不管在什麼年代,當下都能給人不同的感受”;龔琳娜則認為,“我的聲音永遠都是服務於歌,而不是服務於技巧”;唐漢霄則表示,“不是讓所有的資料和習慣來告訴音樂怎麼做,而是音樂應該告訴這些東西我們要做什麼。”

打破音綜困局

作為最具廣泛受眾基礎、最能引發大眾共鳴的綜藝品類,音綜已在專業評審、主題演繹、民族文化、新人選秀、樂隊競演等多方面持續內容形態創新和拓展,音樂類綜藝始終是市場剛需。

據傳媒內參不完全統計,2021年將上線34檔音樂類節目,音樂類綜藝進入最強競爭時代的同時,捧不紅歌、資源有限、高度同質化也成為掣肘其發展的關鍵,如何尋找新的創意落腳點,直接關係著節目能否突圍。不同于其他音綜將創新點擁擠在音樂主題、品類拓展上單點“橫向傳球”,《為歌而贊》則從形式、賽制和傳播中等角度實現多點縱深突破。資料端的成績一定程度上也佐證了這檔節目的成功:《為歌而贊》播出以來,全季收視8TOP1,連續7TOP1平均收視2.29%,全季正片總播放量超11.02億,短視頻播放量超161.2億,其推歌話題總播放量超69億,歌曲播放總量(抖音)超50億,流媒體平臺共發行59首歌曲,播放量超20億,QQ音樂平臺單平臺播放量8億。

在總導演肖馨看來,在形式上,《為歌而贊》通過模擬市場,首次讓歌手在舞臺上接受百贊團與爆贊團的評價,這是音綜在形式上取得較大的突破;在賽制上,與以往音綜以翻唱或原創歌曲為主,《為歌而贊》以新熱歌對抗賽制展開,不僅對新歌進行了宣推,也對熱歌進行了二度改編,力求在行業向和大眾向實現平衡;在傳播上,《為歌而贊》不是一個單體的、孤立的、以台網播出時間差異化為標準的台網聯動節目,而是採用“大屏首唱,小屏二創”的傳播方式,構建了一個長短視頻聯動且即時輻射到台網兩個圈層的跨屏互動綜藝。

一檔音樂綜藝是否成功,其價值還體現是否會誕生傳唱度較高的音樂佳作以及大眾的參與度和認可度。當下,音樂市場存在老歌反復被唱、作品難出圈、新人難出頭、人紅歌不紅、熱歌生命週期短暫等現象,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音樂綜藝的健康發展,而短視頻的出現改變了音樂結構和傳播方式,讓音樂擺脫了以唱片公司為中心的歌曲創作和宣發體系,也為音樂綜藝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

《為歌而贊》以“大屏首唱,小屏二創”的互動模式嘗試構建了一個面向市場的台網聯動、長短視頻聯動、PGCUGC共振的音樂推廣鏈路,在這樣的傳播邏輯下,百贊團借由抖音平臺特有的“傳統BGM範本”、“挑戰賽”、“藝人多維擴圈”等傳播鏈路,以二創視頻的形式對節目歌曲進行創意傳播,而通過百贊團的推廣,音樂也得以輻射和滲透到普通用戶,讓大眾成為歌曲的推廣者,真正實現音樂與大眾市場的連接。

比如,第十期節目後,百贊團成員多餘和毛毛姐、芋頭快跑等將《帝江混沌》用作搞笑視頻的BGM,諸如“狗子挑戰帝江混沌”“1.5倍速唱《帝江混沌》”等二次創作讓龔琳娜的《帝江混沌》迅速出圈;鄧紫棋的《超能力》舞蹈視頻在抖音內獲得林俊傑、陳赫、歐陽娜娜等十余位明星的模仿打Call,短視頻達人們也將#biubiubiu#擴散為當周熱點,助力歌曲推廣;鳳凰傳奇用治癒的歌詞與溫暖的聲音賦予了《海底》新的生命,歌曲一經上線便迅速登頂網易雲新歌榜、熱歌榜、飆升榜,抖音相關話題#鳳凰傳奇給爺上岸##鳳凰傳奇 中國最陽剛的喲#也登上熱點總榜。

“傳統音綜的困局在於,音樂作品很快被淹沒掉。”在蘆林看來,《為歌而贊》將大屏的輻射力、影響力與小屏的場景感、滲透率、互動性結合,實現音綜節目模式的升級革新,這種全新的模式也讓音樂綜藝向社交功能、場景功能等方向發力,在構建了一套內循環體系的打歌鏈路同時,也嘗試打破了音綜“推新的好歌難”的困境。

多元審美與相容並包

在價值多元的時代,標準缺席似乎成為共識。音樂是一個偏審美和自我獨立的藝術品類,追求無限的可能才是其最本質的特性,也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一定程度上講,音樂甚至是反權威的,過度的權威化恰恰是對音樂的限制。蘆林此前在接受採訪時也曾表示,“音樂本身依舊是一種流行文化。在交疊時代,很難有唯一的標準定義好音樂。專業認可的音樂是好音樂,被更多大眾喜歡的音樂也是好音樂。”

不同於以往的音綜追求審美藝術的極致化或挖掘某種垂類音樂領域,《為歌而贊》在音樂審美維度追求的則是廣普性和多元化,我們從節目的嘉賓和歌曲的選擇上也可以窺見一斑。

在嘉賓選擇上,《為歌而贊》盡可能容納不同類型的嘉賓。我們既能看到廖昌永、孫楠、張信哲、張韶涵、龔琳娜、楊千嬅、楊宗緯等資深歌手,也能看到唐漢霄、阿雲嘎、小鬼王琳凱、太一、馬思唯、裘德等新生代音樂人,以及百位元不同領域的抖音創作者。

在歌曲的選擇上,除了《海底》《超能力》《微微》《爛泥》等引發大眾共鳴的流行音樂,我們也能看到廖昌永帶來的美聲演唱藝術歌曲《幽蘭操》、阿雲嘎以音樂劇形式演繹的《變形記》、“音樂小天才”太一與侗族大歌合唱團帶來的升級版《歌名待定·貳》。從這個角度講,《為歌而贊》拉近了大眾與小眾音樂的距離,拓寬聽眾對好音樂的定義和眼界。

而隨著節目迎來尾聲,第十一期節目也在形式上有所不同。歌手們不再分為新熱歌曲陣營,而是由愛樂歌手和抖音音樂人組成“歌手小組”的形式。諸如張信哲與丁芙妮的經典老歌《愛就一個字》、楊千嬅與餘佳運合作粵語經典情歌《一生中最愛》、Amber劉逸雲與DP龍豬帶來的《蕩漾RIPPLES》也讓不同圈層音樂人通過碰撞和交流產生化學反應,進而放大了音樂的價值。

“歌手不缺舞臺,但缺新歌呈現舞臺。《為歌而贊》分為熱歌和新歌兩大陣營,每一位歌手都有機會演唱一首新歌,這是推新歌舞台尤為稀缺的今天,歌手們覺得最為珍貴的地方。”

在肖馨看來,“如果按照常規的嘉賓選擇標準,很多音樂人其實是不夠資格的,但《為歌而贊》在嘉賓和歌曲的選擇上不唯流量論、粉絲論,力求做到音樂審美的多元化和音樂品類的相容並包。”

幸與不幸”

短視頻時代的到來正給各行各業帶來新的瓦解和重生,從唱片時代、數位化音樂時代到短視頻音樂時代,音樂的傳播途徑和表達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也成為不少音樂人參與《為歌而贊》真實的感受。

比如,孫楠就提到,在過去錄歌,首先想到的是“寬磁”,以前錄音設備沒有現在好,也不能修音,所以歌手一首歌一錄就錄一天,相當考驗歌手的唱功;趕上彩鈴時代、搭載廣場舞火爆的鳳凰傳奇則希望,“現在是短視頻時代,我真的希望我們能有首歌也能當作他們的背景音樂”;“神曲女王”龔琳娜更是感慨,“這個時代真的變了,再也不是一個歌手可以引領時代的時候,而是你們在引領時代。”

隨著短視頻成為各行各業的新基建,短視頻與娛樂行業的結合愈漸緊密。在娛樂內容版圖上,短視頻也試圖通過綜藝節目這種形態實現內容擴容。從短視頻贊助綜藝、成為綜藝行銷陣地、與綜藝節目花樣聯動再到滲透到綜藝內容製作,短視頻正向綜藝領域大舉進攻。

《為歌而贊》無疑是短視頻時代誕生的一檔音綜新物種。從節目製作模式、播出方式、再到融合樣式,它顛覆了傳統音綜的形態,通過融合碰撞實現了跨媒介、跨大小屏、跨長短視頻等多重緯度上的連結重構,讓長短視頻聯動進入到共創的階段,其催生出的新樣態、新玩法、新模式賦予更多音樂和音樂人的表達空間。

 近年來,從電視臺體制出走的明星綜藝製作人,歷經身份轉變、網路衝擊、創作調整等多重挑戰,已成為綜藝製作的最重要市場力量。從《歌手》《創造101》《少年之名》再到《為歌而贊》,從湖南衛視到七維動力,從體制到市場,從長視頻到短視頻,出身於“湖南系” 的蘆林和肖馨也在不斷適應市場的節奏和變化。

“這一代內容人,幸運又不幸。幸運的地方在於,當下處在一個傳媒和內容轉型時期,製作人可以切換到新的軌道擁抱新潮流,他們可以比別人提前看到最新鮮的東西;不幸的是,伴隨著內容反覆運算速度之快、大眾審美水準提升,受眾對綜藝節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製作人們沒有任何的經驗可以參考,也更需要克服很多困難。”

蘆林坦然,從一個單純的內容創作者轉變為一個公司的管理者和經營者,既要保證公司生存和營利性,又要保證內容本身的責任擔當和社會責任感。同時,他也希望平臺與內容創作者間可以共創一個更好的環境,大眾對新的節目模式也能抱以更多的容度,更多歌手也能有勇氣走向台前面對市場的檢驗。



影響首頁 | 中華民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

■指導贊助: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發行人:汪威江
■總編輯:汪野
■主責編輯:力華.項俊超
■編務委員:
■資訊提供:天廣信通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電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Web Design john

訂閱申請

聯絡人:

電話:

EMAIL:

驗證碼: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