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關於影響 > 北影節大師班 李安談電影創作「惑與不惑」

期別:復刊第53期    發行日期:2020/09/15
北影節大師班 李安談電影創作「惑與不惑」
出處:綜藝報    日期:9/15/2020

 

 

 

825日,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大師班正式開講。受疫情影響,身在紐約的李安導演採用視頻連線方式,以“東方表達與數位技術”為主題,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並回應了主持人向真,青年導演楊子、顧曉剛,以及現場觀眾的問題。

以下為李安導演精彩觀點分享:

關於技術與藝術表達:技術與表達本該一體

問:東方表達與數位技術如何融合?

李安:談論融合有點沉重,因為技術與表達本該一體,無論是數碼拍攝還是其他新技術,都只是一種媒介,重要的是表達內心。我不是技術控,手機除了打電話,其他功能不太會用。

我是一個非常老式的電影工作者,拍了20年膠片電影,不斷學習如何表達、溝通,學習瞭解這個世界。最近10年,我拍了《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雙子殺手》兩部新技術電影。在“新技術”的環境中,我還在摸著石頭過河。電影必須要靠媒介,才能把創作者內心的抽象世界傳達給觀眾。不論是繪畫、文字、膠片、數碼,還是2D3D,必須依靠這些媒介形式,表達內心。

問:3D4K120幀等新技術的運用,對電影語言設計是否產生影響?你如何適應新技術?

李安:觀眾對數碼影像要求高,能接受的資訊更多,因此展現給觀眾的資訊要豐厚一點。對應的拍攝方式、材料準備,都需要更豐厚一些。120幀對我而言,不是高幀率,數碼電影就應該這樣拍。如果數碼拍攝的效果還像以前的媒介一樣朦朧,甚至還沒膠片效果好,這是荒謬的。

在拍攝3D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時,我發現3D2D影像中,演員的表演看起來不一樣。在3D電影中,演員表演既不能那麼誇張,也不能那麼平面,必須更精緻、更含蓄,內心的層次要更豐富,因為演員無意識狀態下透露的東西,也會被攝影師捕捉下來,所以對演員的要求非常高。此外,還需要用燈光、攝影、化妝等方式表達立體感。

水、小孩、老虎等,都是我不熟悉的拍攝內容,就像片中小孩與老虎漂在太平洋上一樣,我的內心充滿恐懼感。因此我決定,運用新技術拍電影時,必須創新,找到新的素材與表達方式,讓文本與技術更好地結合。

未來,我希望電影表達能夠更自由,無論片長還是表達形式。過去,電影基本都是2小時左右的規格,觀眾也習慣了“全片三幕戲”,這種表達方式有些僵化。

關於東西方文化碰撞:發揮東方強項

問:如何將東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

 

李安:東方尤其是東亞,呈現的是幾千年農業社會的文化,敬畏天地,尊重團體。人是渺小的,社會團體是龐大的,觀眾比較關心如何在社會團體中生存。東方文化講意境,比如東方繪畫,人很小,天地山水廣大,畫面留白多。

西方文化可能與遊牧民族的歷史有關,征服性、侵略性較強。尤其美國電影,強調個人意志,很多影片都注重表達個人如何改變世界。

在電影中,個人如何改變世界的故事,看起來會更過癮。從這一點看,東方人可能會吃虧一些。我們應該把東方文化的強項,比如意境、似有似無的結構,還有崇敬天地的感覺,發揮出來。

關於人性表達:無可奈何的“真情流露”

問:你最想表達什麼樣的人性特質?

李安:我最想表達的是,人在經歷多次努力仍然不成功時,無可奈何的“真情流露”。我的電影不是要解答疑惑,而是我內心的一種解析,是對日常生活的一種觀察、表達。我不會計畫未來十年要拍什麼題材,當我對某一題材感興趣時,我當時最關心的人生議題、觀察到的社會印象,以及內心感悟,都會在這一題材上自然表達。

問:為什麼想要改編《臥虎藏龍》這部小說?

李安:在創作電影《臥虎藏龍》前,我曾看過同名小說。當時,我覺得李慕白像自己,俞秀蓮像我太太,玉嬌龍做了我心裡想做但又不敢做的事情。

在拍攝改編時,我不想做小說的翻譯。電影篇幅沒有小說長,但影像更直觀,我希望觀眾觀影后能體會到一種筆墨不能形容的感受。我一般會從電影結尾開始思考,然後從後往前鋪墊和堆砌劇情。

關於疫情期間流媒體對影院的衝擊:電影人應接受挑戰

問:如何看待疫情期間,流媒體對院線電影的衝擊?

李安:想要觀眾走進影院,影院就要給觀眾誘因。電影人唯有自己努力,創造新的影像、新的故事,讓觀眾覺得這些內容在流媒體平臺、在家無法體驗。

影院的優勢是群體感、儀式感,這是影院以外無法實現的。疫情讓電影變革的時代提前到達,電影人應接受挑戰,創作出讓觀眾心甘情願走進影院的作品。

關於四十不惑:電影最迷人之處在於“惑”

問:你剛剛步入40歲時,如何選擇電影題材?

李安:孔老夫子說“四十而不惑”,很多人認為,到四十歲就應該明白很多道理。但我認為,作為藝術創作者,“惑”很重要。電影最迷人之處在於“惑”。“不惑”時,電影就會乏味、說教。我相信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做藝術的人,要努力面對自己困惑、短板。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能看出來這些“惑”。 如果只拍輕鬆的娛樂片,“不惑”沒關係;但如果要做藝術家,就要面對你的“惑”,不斷發現它。這個“惑”是最可貴的,永遠不要放掉心裡的“惑”。

問:青年導演要走出舒適圈嗎?

李安:就我個人而言,我選擇要冒險。如果不冒險,我整個人就會焦躁不安,冒險反而讓我有一種安全感。



影響首頁 | 中華民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

■指導贊助: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發行人:汪威江
■總編輯:汪野
■主責編輯:力華.項俊超
■編務委員:
■資訊提供:天廣信通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電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Web Design john

訂閱申請

聯絡人:

電話:

EMAIL:

驗證碼: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