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關於影響 > 影視行業迫降 專業製片人扮薩利機長

期別:復刊第36期    發行日期:2018/12/15
影視行業迫降 專業製片人扮薩利機長
出處:第一院線    日期:12/15/2018

 

 

【大陸】

“真正的毀滅沒有預兆”,有人說,影視行業的寒冬讓我真正認識了這句話。

曾經靠一份PPT、一杯咖啡、一張巧嘴、一下午時光就能贏來千萬投資的影視行業,自以為利益是個無底洞,泡沫吹得越來越漂亮,誰知有時候,真正的毀滅沒有預兆,只是一個平靜的下午,一份業內常見的灰色合同。

痛駡、焦慮、迷茫,一系列悲憤情緒過後,留下來的人都明白日子還得過,項目還得做,但今時不同往日,難。明星光環不能用了,外行資本不陪玩了,大IP買不起,小IP不敢用,到了該拼實力的時候才發現根本沒實力,開機率急轉直下,人們慌了。

於是,呼籲“編劇中心制”、“工業化流程”的聲音一浪接一浪,但卻恰恰忽略了一個最根本的要素,無論是曾經吹起的漂亮泡沫,還是如今不敢開機的慘狀,我們始終最缺的是一個專業靠譜的項目核心操盤手——製片人。 

專業的製片人,寒冬取暖的火把

製片人是做什麼的?這個問題恐怕國內95%頂著製片人頭銜的人都不能一五一十的講清楚具體工作範圍和職責。

製片人,“Producer”(製造者),是一部影視作品從無到有最強有力的締造者和最高管理者。如果說,製片人、導演、編劇是影視項目三大核心操盤手,那麼製片人毫無疑問就是其中的領頭羊,從作品形成到面世,製片人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整部作品的品質,優秀專業的製片人甚至可以淩駕于導演之上,要求作品的走向以及風格,成為作品內容的主導者,是全片貫穿的核心。

雖然製片人進入門檻比較開放,作家、演員、編劇、導演、主持人等各路人馬轉型做製片人的都有,但對於專業能力的要求卻非常嚴格。

首先要具備融資能力,能夠拉來充足的資金保證拍攝順利;其次有財務管理能力,對稅務問題瞭若指掌,操心前期預算、中期各項支出以及後期盈利和回收成本,對作品的資金體量有一個把握;還需要懂內容、創作,用專業的眼光打撈優質專案進行立項開發,發現好劇本,是製片人的基本素養、立命之學;又要有市場把控能力,知道政策紅線在哪,人民需求是什麼;最後是發行能力,發行就是影視業界的銷售,如何把片子賣出去也是困擾很多製片人的;而最重要還需要有碼局能力,與各領域人士打交道,支持專案製作各個環節的流暢運轉。

好萊塢的製片人制度從20世紀20年代就已經成型,我們一直在呼籲的好萊塢工業化製片體系,其核心就是製片人。

1980年,以導演中心制為基礎的《天堂之門》拍攝失敗,好萊塢各大製片商深刻意識到導演主導電影的弊端,開始讓製片人對電影享有絕對控制權。此後,包括“終剪權”在內的很多權力越來越少被授予導演,導演更多是僅作為電影的製作者存在。

好萊塢金牌電影製片人安德魯·摩根(Andre Morgan)曾這樣表述自己工作流程,“從最初找故事、定劇本;然後找投資,確定導演、演員;在電影拍攝完畢後,還要負責電影剪輯、音樂等後期工作;最後則是電影進入市場的宣傳和發行。”

可以說,製片人是商業人和藝術家的結合,是保證影視工業順利發展的中流砥柱,而絕非喝酒聊天的大忽悠。

相比之下,國內製片人的能力卻十分欠缺,在決定一些項目時往往是“屁股決定腦袋”,不會看劇本,並且偏執地認為那是導演和編劇的事,也完全不管市場風向,一衝動就決定要拍,拍攝過程中做“甩手掌櫃”,拍完就黃了,或者還沒拍完就折了,最後血本無歸。甚至很多國內製片人還可能是一個“黑”電影製作費,欺騙投資方,中飽私囊的人。

中國製片人亂象由來已久的原因主要是資本不足和資本驅動雙方面造成的。初期行業缺錢,項目難融資,誰能拉來錢誰就能當製片人,隨後幾年熱錢湧入,專案開機率大幅上漲,人才變得極為稀缺,對於製片人的要求變成了只要能拉來錢就能當製片人。資本為大,不看品質。

而近幾年,隨著互聯網影視的崛起,資本對於IP和流量明星的追捧,很多產品管道決策者手握流量資料、宣傳陣地,誤以為瞭解市場受眾對於一部影視作品的片面喜好便是指導創作的方向,甚至刻意營造所謂的話題與關注度,這部分決策者搖身一變成為了製片人。從資本為大變成了市場為大,依舊不看品質。

再加上很多影視行業的從業者,都有一顆當製片人的心,不管具備不具備製片人素質,在虛榮心的驅使下,盡可能往行業頂層發展,只考慮個人行業地位,不能客觀判斷自我能力,一味地追求名利。

根據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的統計資料顯示,國內連續3年有作品產出的影視製作公司約350家,其中相對成熟的製片公司僅有二三十家,而較有影響力的製片人則更少,僅20位左右。

缺乏具備專業素養的製片人,也就造成導演權力過大的問題,“導演中心制”是國內影視行業普遍存在的病症。導演所擁有的僅僅是影視製作中的部分權力,可是當兼任製片人的投資人將投資之外的全部權力交給導演,無疑將會加大投資決策的非理性、非商業性、高風險性,投資人“燒錢”招來全劇組陪著導演一人玩藝術的現象時有發生,張偉平與張藝謀的合作,王中軍與馮小剛的合作都存在這種情況。

如今,隨著影視行業進入寒冬期,人人都道“行業到了回歸內容時刻”,但這個內容該如何回歸,導演、編劇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很多時候,成功與否恰恰在第一步投資決策上就決定了,而這個決定權通常掌握在製片人手裡。

因此,提高製片人准入門檻和能力是目前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加快制定製片人的上崗準則,同時也要在制度完善前對製片人門檻有所提高,如至少有一部影片的製片經驗。 

放眼好萊塢,其完整的生產體系對製片管理有極複雜的要求,製片人想要約見投資方,一般都會提供自己近5年製作過的作品,並提供可以找到的導演和演員以及導演5年內的作品,所有的作品資料皆包括投資規模和市場反響等相關資料,也會告知投資方已拿到的投資及來源。

毫不誇張的說,寒冬期拼實力其實拼的是製片人的實力,越小的公司越需要專業的製片人把握方向,降低專案風險,能否在混亂的市場中找到一條安全的取勝之道是製片人能力的體現,也是幫助影視公司走出泥潭的根本。(圖:新華網)



影響首頁 | 中華民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

■指導贊助: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發行人:汪威江
■總編輯:汪野
■主責編輯:力華.項俊超
■編務委員:
■資訊提供:天廣信通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電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Web Design john

訂閱申請

聯絡人:

電話:

EMAIL:

驗證碼: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