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關於影響 > 四川電視節「問診」

期別:第十六期    發行日期:2013/12/15
四川電視節「問診」
出處:天廣影視《影視資訊快報》總第430期/《廣州日報》    日期:11/18/2013

 

第十二屆四川電視節正在成都進行,會上,最近影視行業的新老問題一並被提出,爭論激烈。大公司SMG尚世影業的老總蘇曉就指出「上市公司價值虛高,盈利模式單一,熱錢投資分散,雷劇多。」大家都認為市場正處於低谷,小作坊必然被淘汰,未來肯定是寡頭式的壟斷,還要打破導演中心制,讓製片人與之平起平坐。

 

一邊是不差錢

上海設立30億影視基金,華誼2.52億收了張國立

 

熱錢湧動一直是近幾年影視行業「繁榮」的主要指標。1116日開幕的四川電視節上,SMG尚世影業CEO蘇曉就帶著調侃的口吻對媒體表示:「這個行業從來不差錢,土豪真的很多」。尤其是今年7月以來,業內併購動作不斷:華策影視16.52億收購專門做大數據分析的上海克頓傳媒﹔出品過大熱劇《趙氏孤兒案》的中視傳媒斥資10.2億收購金英馬影視﹔華誼兄弟以2.52億收購張國立旗下的浙江常升公司﹔光線傳媒用8億參股新麗傳媒,獲得27.64%股權。

而本報獲得的最新消息顯示,宣稱要在三到五年內上市的SMG尚世影業則聯合弘毅投資設立一個30億的影視基金,地點就在上海自貿區內,主要投資方向是影視,目前已經完成首期融資,對方負責人表示「要在五年內把這些錢花完」。

同時,越來越多片子的背後都能看到專業基金的身影。此次電視節上,前述基金的第一大動作就是與業內四家老牌影視公司達成戰略合作,這些公司雖然規模不大。他們透露主要目的為「以大資金催生精品劇」。

也有對錢感到飢渴的公司。記者注意到,雖然證監會的IPO審批仍處於暫時關閉狀態,但在排隊的影視公司不下十家,包括上影、中影、「抗戰劇專業戶」長城影視、「雷劇專業戶」拉風傳媒等。有企業表示若不能直接上市,將選擇借殼,「反正融資是必須的」。

 

一邊是鬧劇荒

橫店開機劇組少了,電視節擺攤賣劇的公司少了

 

盡管總體上不差錢,但反映到螢幕上的情況就十分尷尬了。電視劇供過於求的狀態長期存在,每年能最終播出的劇不超過三分之一。但同時,觀眾卻又有「無劇可看」、「無劇可談」的感覺,「劇荒」成了觀眾和業內普遍的心頭痛,2013年還有一個多月就將過去,但像《甄嬛傳》這樣受到關注、產生話題的電視劇還沒有誕生。

對此,完美世界影視公司製片人何靜告訴本報記者,從2010年、2011年很多行業外的熱資進入影視圈,但其實影視投資是一個高風險的領域,如果沒有超強的團隊以及超強的市場行銷,虧錢是絕大多數,「現在應該是接近八成投資在虧」。

還有一個突出現像是,在橫店等影視基地開機的劇目大幅減少。橫店影視城每天微博的顯示熱拍劇組不超過10個,在2011年的高峰期則長期維持在30個左右。「我們目前的市場環境確實處在低谷。」但何靜認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波浪式的,在一段時間調整之後,未來會好轉。

受訪的業內人士都有一個共識,行業已經在加速洗牌,趨勢越來越明顯。記者最直觀的感受是,對比近兩屆的上海電視節和四川電視節,前來擺攤賣劇的公司越來越蕭條,行業內的員工跳槽也在加快,流動性很大。

 

還是要標本兼治

 

持「不差錢」論的蘇曉稱,行業內泡沫太多,缺少的是有戰略眼光的資本,來改變中國影視行業中的幾個根本問題。

●問診:4000家公司分300億,產業能級低

○開方:行業整合,小作坊將消失

蘇曉說,影視行業投資已經有些「虛胖」:「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都在60倍以上,太高了」。他指出,中國影視行業產業能級較低,6家上市公司沒有一家份額超過10%,而整個電視劇去年銷售額100餘億元,電影票房今年將突破200億元,相當於4000多家公司分羹300多億元的市場。

 「一家影視公司估值達800億是虛高的,小公司數量太多,很多會倒閉,將來必然是寡頭式的壟斷,這樣投資就不會分散,專業性會提高。」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將力推行業整合,小作坊式將快速消失。

●問診:雷劇橫行,投資風險越來越大

○開方:亟待好導演和好編劇

對於今年雷劇橫行,蘇曉稱一大原因是投資不確定性越來越大,「現在什麼都漲,一部戲想把大導演、大明星、名編劇都集中就太貴了,風險太高了,沒人敢這麼砸錢,大製作《楚漢傳奇》不照樣輸了?」王長田則抱怨好的創作人員太少,「一個成熟市場需要200個導演,但我們能出作品的隻有60個左右,明星裡能真正有市場號召力的組合不多,編劇作品的數量也有限。」

●問診:盈利單一

○開方:付費點播是趨勢

此外,目前電視劇主要依賴廣告分羹,而電影依靠票房。蘇曉認為,影視行業盈利模式會遇到瓶頸,「目前蛋糕太小,賣給電視臺視訊網站也就100億,付費點播也應該要考慮,與遊樂業等延伸管道合作等方式拓寬盈利模式,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問診:導演權力大

○開方:製片人模式是正道

導演劉江和趙寶剛此前接受本報專訪時都先後表示,自己就是要做取悅大眾的導演。但蘇曉認為,在中國影視業,將自己的傾訴強加於觀眾的導演太多了,無法把握市場,因此要改變導演中心制。蘇曉判斷,未來製片人會有更多話語權,甚至會與導演平起平坐。對於一部戲,導演是藝術家,把它當做作品﹔製片人則類似於「產品經理」,把它當做商品,考慮更多的是觀眾是否接受和喜歡,「學習好萊塢六大公司的模式,實行獨立製片。」



影響首頁 | 中華民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

■指導贊助: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發行人:汪威江
■總編輯:汪野
■主責編輯:力華.項俊超
■編務委員:
■資訊提供:天廣信通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電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Web Design john

訂閱申請

聯絡人:

電話:

EMAIL:

驗證碼: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