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關於影響 > 未來青春劇當道

期別:第十一期    發行日期:2013/07/15
未來青春劇當道
出處:天廣影視《影視資訊快報》總第410期/《瀟湘晨報》    日期:6/4/2013

 

2013年,是電視劇的大年。」2012年年底,曾有不少業內人士放言,今年會是電視劇大劇的天下,《楚漢傳奇》、《趙氏孤兒案》、《大宅門1912》、《精忠岳飛》……一系列「史詩大劇」都將在2013年上演,而且各個都有「名導」、「名演員」等「收視率王牌」的標識,陳道明、吳秀波、陳寶國、張國立等實力派紛紛出馬。

 

孰料,2013年尚未過半,已有一大批「大製作」遭遇滑鐵盧。或許,從《楚漢傳奇》收視遇冷開始,大劇疲軟不給力的現像已有徵兆。電視圈,這是怎麼了?

「不是我不明白,是這世界變化太快……」影視圈的世界,將這句歌詞體現得淋漓盡致。在電影圈曝出一系列「黑馬」後,電視圈卻有一批大製作落「馬」,不少擁有大明星、大導演的「大題材」悉數遭到冷遇,而一部由純新人主演的《陸貞傳奇》卻意外地收視一線飄紅。在業內人士看來,也許電視圈真到了「更新換代」的時候了,「觀眾口味發生改變,傳統審美已經沒有新鮮感,青春偶像類題材會更受歡迎」。

 

大製作集體遇冷

 

今年大劇不少,但從《楚漢傳奇》開始,幾部大劇皆反響平平——擁有吳秀波、孫淳的《趙氏孤兒案》沒有在電視圈內激起一點火花;由《甄嬛傳》導演鄭曉龍打造,呂麗萍、陳好、黃海波等主演的《新編輯部的故事》最低收視下跌到0.322%,超強陣容卻換來「狗尾續貂」的口碑評價;同期的《亂世三義》(黃海波、童蕾等主演)也慘不忍睹。進入5月後,新上檔的《大宅門1912》與《唐山大地震》,雖然也是眾星雲集,製作、陣容含金量都很高,但在收視上也悉數敗走。

另一方面,不少新人主演的小題材劇脫穎而出:《陸貞傳奇》,純新人面孔,故事簡單,收視率卻一線飄紅;央視播出的抗戰劇《射天狼》也遭到熱捧,主演任天野卻是毫無名氣的新人;目前熱播的《斷奶》,除了佟麗婭,演員也都是新人。

還有一種更為鮮明的對比:大製作、大卡司的《隋唐演義》播得悄無聲息,而在年初播出的「雷劇」《隋唐英雄傳》卻收視飆高。

 

導演委屈,沒了自信

 

這樣的現象,導演們也很不解。曾經打造了新《三國》的高希希說自己「很沮喪」,他監製了《傾世皇妃》,自己都不敢面對媒體,卻獲得高收視,「插空拍的《刀尖上行走》收視也是第一,我甚至拒絕參加發布會,因為那部劇我還沒準備好就拍完了。我特別沮喪,為什麼它是收視第一?」而他準備三年的《楚漢傳奇》卻沒有獲得認可。高希希只能無奈地將原因歸結為觀眾口味,「可能觀眾的口味還真不一樣吧。他可能說,我要的就是娛樂,不是這種沉重的歷史感,不是這種慢慢吞吞的題材。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趙氏孤兒案》的導演閆建剛也表示,自己對於現在的收視環境已經沒有了自信,「現在是雷人、穿越、家庭爭鬥為主,那些收視都比我的高。我們這種戲很難鬥得過他們」。

 

大題材受冷?

 

作品質量中等,很傳統收視率不適合做正劇的評價指標

在劇評人李星文看來,目前出現的「大劇疲軟期」,一方面跟劇集質量有關係;另一方面的原因,則是收視人群的改變,「收視率已經不是用來評價這種正劇的合適指標了。(現在)已經過了那個年代,現在再怎麼好的正劇,也無法達到像當年《雍正王朝》那樣20%的收視份額了,因為觀眾的收視習慣已經改變,一些嚴肅題材都很難達到多高的收視率」。

資深業內觀察人梅子笑也表示,目前的這些大劇與之前的期待有落差,「題材都存在一些缺陷」。她認為,「熱錢湧入,大導演大明星都非常受寵,都是在趕著拍劇,但中間存在很多缺陷,比如《亂世三義》和《趙氏孤兒案》只能說是工整的作品,但是很傳統,沒有特別出彩,現在的觀眾審美都已經更新了,傳統元素太多的話,對他們很難有吸引力」。

 

小製作當道?

 

不是成本小,而是題材小 未來兩年可以說是青春劇當道

至於「小製作當道」,在梅子笑看來,一方面是湧入的投資給了新人一些機會,「其實以前電視圈是有點近親繁殖的,你必須有了名氣有了人脈才能拍劇,現在門檻降低,新人才有機會出來」。另一方面是與收視群體的改變有關,「現在的觀眾已經年輕化了,傳統的審美不能給他們帶來新鮮感,他們對於厚重題材會比較抗拒,對於視覺感受更加註重,喜歡輕快、娛樂、明媚一點的題材」。她分析,于正的劇之所以受歡迎,就是因為他把握住了觀眾的心理。而接下來,類似《陸貞傳奇》的歷史青春偶像劇和都市時裝劇會持續流行一段時間,「其實都可以說是『青春劇』當道,都涵蓋了青春靚麗的元素,故事也輕鬆,在近兩年,都會持續受到歡迎」。

李星文表示,所謂的「小製作」更多體現在題材上,「其實並不是製作成本小,而是指題材不再是那種家國大事,而是言情類的偶像劇或者故事片,故事性很足,然後演員會以新人為主」。在他看來,今年上半年的這種收視傾向,將影響到未來幾年電視劇的拍攝,「大製作的減少會是必然,短期之內可能沒多少人敢投資這種大成本的作品了」 。

 

製作公司:大明星有價無市,「于正模式」靠譜

 

在熟知內情的影視公司看來,這種「小製作逆襲」,其實是市場的良性發展。

「其實國內在外界看來的大製作,很多都是偽的。」賀盈時代影視公司老總張珺涵透露,很多所謂的大製作,為了滿足豪華演員陣容,紛紛把投入放到了演員片酬上,「所謂的大製作怎麼來展示呢?主要就是靠演員。他們大部分的錢都給了演員,其他環節必然就得偷工減料,然後為了遷就演員檔期,劇本還不成熟就拍了,進度也非常趕,我聽說到的某一個大劇,有位演員簽了三個月,結果請了15天的假,劇組也沒有話語權,只能拼命趕進度,從劇本撰寫到拍攝到製作,經費都打了折扣,這樣的劇能好嗎?」

在他看來,于正的這種模式可能更值得影視公司欣賞,「他的演員都以新人為主,費用重點是放在畫面、服飾和角色上面,拍出來的片子會很養眼。然後從劇本成行到拍攝、發行,他都親力親為,這樣不會讓投資方虧本,錢也花到了實處」。

製作了《傾世皇妃》、《囧人的幸福生活》等收視很高的劇,張珺涵表示現在公司也摸索出了自己的路,「演員有名氣當然更好,但絕對不是第一位,更關注觀眾的口味和電視台平台需要的劇」。這似乎也成為了不少影視公司的選擇,他透露,目前許多公司都開始理性發展,已經不再那麼一味追求「大製作」,「其實現在圈內很多名演員都沒劇拍,因為要價太高收回成本太難,影視公司變得更加謹慎,很多明星都處於有價無市狀態」。

 

觀眾已走遠大劇仍在徘徊

 

有陳道明的《楚漢傳奇》敵不過戲說的《陸貞傳奇》,如果僅僅只有一個案例,或許可以用「劣幣驅逐良幣」的法則來解讀。但到了現在「大劇」都紛紛被KO的時候,還有人在碎碎念「是市場錯,是環境錯,是觀眾錯」,很想反問一句,你確定不是「眾人皆醒你獨醉」 ?你確定在已經更新換代的觀眾眼裡,你還是那枚所謂的「良幣」?

在傳統戲劇審核標準裡,「名導、名演員、正劇」就是「好劇」的不二法則,於是「戲說」、「穿越」、「搞笑」都被冠上了「雷」的稱號,「言情」、「偶像」、「都市」則標註了「腦殘」的字樣。大家糾結於某句話是不是符合歷史,某個水果盤是不是存在於某個朝代,卻忘了「好看」才是戲劇的第一標準,忘了在收視率這一評價體系裡,觀眾才有權說話。

如今最現實的情況就是,觀眾已經拋棄了傳統的所謂的「大劇」標準,他們不再願意為那些「明星臉」無條件買單,不再盲目把「宏大」當做唯一觀看標準,傳統的「大製作」的打造者卻還把這些當做質檢商標,斜眼瞥著那些沒陣容沒題材的「殘次品」以獲取無上的優越感。更遺憾的是,觀眾已經走遠,只是「大劇」沒有跟上這個時代而已。這個時代,從近年來青春劇、倫理劇、婆媳劇輪番走紅的趨勢來看,脫離於大敘事背景下的小故事,未嘗不能成為切中觀眾內心的那「溫柔一刀」。

遭遇「收視打擊」的導演高希希說,如果市場不好,一定是創作者的問題,而不是觀眾的口味問題。對於那些動輒歸咎於市場和時代的創作人,也許該停止「祥林嫂」式的怨天怨地,想想那些所謂的大製作,是否真的配得上觀眾的期待和掌聲?



影響首頁 | 中華民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

■指導贊助: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發行人:汪威江
■總編輯:汪野
■主責編輯:力華.項俊超
■編務委員:
■資訊提供:天廣信通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電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Web Design john

訂閱申請

聯絡人:

電話:

EMAIL:

驗證碼: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