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
百步穿楊射擊高手、大氣豪爽大口吃肉、調皮搗蛋挑事不吝……以上這些一直用來形容男生的特點,卻被最近螢幕上熱播的《麻辣女兵》、《戰旗》、《狂飆支隊》等軍旅劇、抗戰戲中的女性角色發揚光大——這些女生不再是職場劇裡嬌滴滴的白領,沒有時尚的裝扮、複雜的人際關係,卻大多有另類堅強的性格。繼《杜拉拉升職記》、《浮沉》等女性職場劇走紅後,螢幕女性的「戰場」又從職場走向了軍營。據悉,《麻辣女兵》目前收視率已破3%,《戰旗》收視率近2%,無不說明這一電視劇新生現象得到觀眾一定的認可。
題材對兩性都有吸引力
女性為主角的軍旅題材劇為何會走紅?實際上,占電視劇觀眾60%的女性群體一直都是軍旅抗戰劇的主體觀眾。《麻辣女兵》總製片人何靜表示,「女人往往對軍人生活有一個獵奇的情緒。」猶記得在2007年的中國,《士兵突擊》火遍大江南北後,不少女孩迅速組建了「許三多後援團」。
另一方面,女兵題材也一樣能吸引男性,「湯小米她們這些女孩不但能力強,而且年輕漂亮正處於豆蔻年華,毫無疑問對男性觀眾的吸引力也很大。」《麻辣女兵》的出品方相關負責人吳玉江也表示,自己在前期策劃時就已經考慮了該劇對兩性的吸引力。而最終資料也恰如他所估計的一樣,「我們男女觀眾的比例是46%和54%,可以說達到了我們的預期。」
制勝原因
女兵為女性觀眾勵志
而當軍旅題材劇裡的主角換成女性後,更能拉近劇集和部分女性觀眾的距離,並讓她們在主角的身上看到一些勵志的力量。比如,不少女網友就在《麻辣女兵》的湯小米、《戰旗》的戴金花身上找到了正能量。
依照吳玉江的說法,「女性作為外來者闖進從來都是男人世界的軍營,還能在裡面建功立業,這恰恰彌補了很多女性在心理上的缺失。」無論是戴金花帶著一幫大老爺們屢次狙擊日軍侵略村莊的行動,或是《狂飆支隊》裡小夫人打日軍、截軍火、美人救英雄的情節,都讓很多觀眾感同身受。
社會學家李銀河也表示:「人性是很豐富的,誰規定了女性一定要溫柔呢?這些劇就能抒發女觀眾內心一部分豪邁的情緒。」
加入青春元素吸引年輕人
《麻辣女兵》等女性軍事劇另一個很重要的觀眾團體就是「90後」,這也改變了軍事劇觀眾群年紀偏大的現狀,吸引了更多的觀眾群體。作為湖南衛視總編室副主任,肖甯曾經和何靜探討過軍事劇的年齡層的模式,「老年人看歷史、中年人看戰爭場面、女性看男性颯爽英姿,而年輕人應該是要看裡面的青春。」於是在《麻辣女兵》裡,湯小米會街舞、會跑酷,林木子擅長破解密碼等「駭客技術」……
劇中「我勒個去」、「給力」等新新辭彙層出不窮。最重要的是,裡面六大主演都是「90後」少男少女,雖顯稚嫩但足夠原生態的演技也有強烈的「90後」烙印。
演員自白
王媛可(《戰旗》中飾戴金花)
女人溫柔又堅強是最美的
這個角色我非常喜歡,我之前演的都是小家碧玉的類型,而且我的體型比較瘦弱,很多觀眾都以為我也是那種性格,只有毛衛甯導演看出了我「爺們」的一面。你知道我是軍藝畢業的,我們的軍訓時間比一般的藝術院校要長很多,這也鍛煉了我的吃苦能力。我原來也演了不少男性為主的抗戰戲,看著他們那麼威武,我當時就想如果能反串演一個剛強的有英雄氣概的男人該多好,其實我心中住了一個男人。
從全社會的角度看,我也覺得一個女孩子既溫柔又堅強是最美的,她要有女孩子那種含蓄,但內心一定要堅強。現在很多女孩子既不能提重物又不能獨自坐火車,其實是沒有長大的表現。在微博上,很多女孩子都給我留言說很喜歡「戴金花」這樣的性格,因為她不但有潑辣強勢的一面,又有細膩溫柔的時候。
王洋(《麻辣女兵》中飾湯小米)
女兵形象給我精氣神兒
我之前在上戲其實是國標舞專業的,所以在拍《麻辣女兵》之前,我沒有想過自己會是這樣一個形象,結果演了以後發現,原來自己是有這樣的潛質的。可以說女兵的形象,給我帶來一種精氣神兒,對我自己來說也是另外一種突破。
當然拍軍旅戲的時候,我們都感覺挺苦的,要知道普通女孩去部隊體驗學習的就比較少,我們為了這個戲還專門強化訓練了幾個月,結果到了現場發現戲份還那麼多,我就覺得更苦了。而且在片場我有好幾次支持不住了,總覺得要生病了,晚上回去我就想我不能倒,我一倒,大家都要停工了。所以也很神奇,我那三個月有四五次要感冒、發燒的跡象,結果第二天都神奇地好了,我覺得信念特別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