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法規政策 > 擺脫流量綜藝 傳統文化受重視

期別:復刊第78期    發行日期:2022/10/15
擺脫流量綜藝 傳統文化受重視
出處:主編溫靜    日期:10/15/2022

 

近十年來,文化類綜藝節目蓬勃發展,口碑和社會影響力日趨走高,《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典籍裡的中國》等一大批深受觀眾歡迎的優秀原創文化節目引發破圈層傳播,不但打破了文化節目曲高和寡的傳統印象,也改變了以往娛樂綜藝節目佔據螢屏的情況。

傳統知識節目走紅 觀眾口味悄然轉變

2013年,央視《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河南衛視《漢字英雄》等節目熱播,掀起了一股原創文化節目熱潮。此後河南衛視《成語英雄》、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雲南衛視《中國燈謎大會》等節目相繼而起,分別以畫漫畫猜成語、古詩詞記誦、猜燈謎等形式,生動展示傳統文化魅力,形成獨特的電視文化現象。

2014年元宵節期間,央視益智節目《中國謎語大會》引發全民猜謎熱,為期3天的謎語大會共吸引了2.8億電視觀眾,成為繼《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後的又一文化傳播力作。20144月開播的央視《中國成語大會》邀請畢淑敏、蒙曼、酈波等多位重量級文化名人擔任評判嘉賓,吸引了中國各地的500位成語高手參賽,在收視上戰勝了眾多明星娛樂節目。在當時電視節目娛樂化的大背景下,以央視為代表的媒體開始積極引導觀眾,一批益智類的文化互動節目突出競賽性和趣味感,多檔節目走紅背後體現了觀眾的口味正在逐漸發生變化。然而,如何把陽春白雪的文化類節目做成普通觀眾喜聞樂見的爆款綜藝,成為文化節目製作的難點。

“曲高”不“和寡” 爆款文化節目上演逆襲

2016年開始,綜藝螢屏出現了一場不期而遇的文化風潮,以《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見字如面》為代表的具有濃厚文化元素的節目帶領了新一輪的文化綜藝熱。這些原創文化節目“曲高”不“和寡”的原因在於降低姿態,以年輕化的節目形態增強優秀傳統文化的親和力、吸引力。

與娛樂節目大量採用海外節目模式不同,文化節目沒有成熟模式可以借鑒,《中國詩詞大會》創作之初經歷了漫長的創意之路,最終確定了把詩詞文化融入當下生活的創作思路。“人生自有詩意”的節目口號,表達的是通過對生活的感悟喚起人們深藏心中的詩意。詩詞大會第二季中,百人選手團的設計成為節目最成功之處,這些“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選手綻放了自己對古詩詞的真愛,也表達著通過詩詞對於生活的熱愛,武亦姝等一批選手迅速在網路上走紅,打破了中國綜藝素人表現力差的魔咒。

由董卿主持的《朗讀者》定位文化情感類綜藝,從每一位嘉賓真摯的人生情感故事出發,通過文字和朗讀,分享人世間有態度有溫度的情感,以此與觀眾達成共情。《見字如面》以明星讀信為主要形式,用書信打開歷史節點,帶領觀眾重新領會中國人的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這些原創節目舉重若輕、深入淺出,一經播出就引發了輿論熱議,節目的主流觀眾也轉變為95後為主的年輕網友。

爆款文化節目逆襲的背後,是政策調控發揮的推動力。2016年,在經歷海外節目模式“天價”哄抬和各種節目模式版權大戰後,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出《關於大力推動廣播電視節目自主創新工作的通知》,“限模令”相當於讓衛視關上了引進海外新節目的大門。總局同時提出各級廣電部門樹立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文化自強意識,大力推動廣播電視節目自主創新,不斷研發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體現中華文化特色的優質節目。

文化綜藝“百花齊放” 螢屏國潮熱再升級

2018年以來,《經典詠流傳》《國家寶藏》《故事裡的中國》《典籍裡的中國》等一批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綜藝節目持續發力,螢屏文化綜藝“國潮熱”不斷升級。這些原創文化節目在差異化創新上下功夫,不再局限於“大會”或“大賽”的形式,在內容開掘上也跳出了詩詞歌賦的單一,將視野放到更廣闊的文化傳承中,文博、非遺、傳統節日、典籍、戲曲、民樂、書畫藝術等各類綜藝不斷湧現,文化節目進入“百花齊放”時代。

央視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運用“文化+音樂”的組合方式,通過音樂、詩歌等具體的形式,讓觀眾可以在輕鬆的音樂氛圍中,去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典籍裡的中國》以“穿越劇”的形式全新亮相一鳴驚人,節目迅速引發破圈層傳播,成為文化節目的新標杆。

各地方衛視也不斷模式升級,捕捉文化綜藝的時代主題。北京衛視深耕首都文化資源,相繼推出《上新了·故宮》《我在頤和園等你》《天壇》《了不起的長城》等重量級文化節目,並圍繞中軸線申遺推出了《最美中軸線》。越來越多的文化遺產通過文化綜藝“活”起來,河南衛視憑藉《唐宮夜宴》驚鴻一現,隨後推出的中國節日系列節目也展現出強大的創新力,點燃了觀眾熱情。浙江衛視的《萬里走單騎——遺產裡的中國》通過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單霽翔對世界文化遺產地公益性的“深入探訪與趣味啟動”,積累了一批文化綜藝粉絲,節目拉動了各個遺產拍攝地文旅業的遊客流量。

近年來,廣電總局等部門出台一系列針對綜藝內容的監管政策,堅決防止過度娛樂化和追星炒作之風,對綜藝節目的發展方向做出了正向指引。伴隨著文娛領域的深入治理,螢屏綜藝擺脫了拼明星、拼流量的製作思路,讓有限的資金投入在節目製作上,有效提升了綜藝節目的品質。

時至今日,高品質文化綜藝憑藉多元的創意與表現形式,在內容和形式創新上不斷突破,螢屏綜藝節目的價值導向也從曾經的娛樂態轉變為文化引領、價值引領。

專家點評 知識下山與匠人登堂 將成螢屏新趨勢

2016年《中國詩詞大會》成為爆款,這一檔“零明星”的節目點燃了文化類節目崛起之勢,樹立了中國文化類節目的信心。2018年對流量明星管理趨嚴之後,綜藝行業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學者專家迎來了機遇。未來,知識下山和匠人登堂將成為螢屏綜藝的趨勢。

 

前些年,綜藝製作過度依賴流量明星,很多綜藝節目的方案中,20頁的PPT16頁是明星,只有三四頁內容是在講創意、講創新。現在央視的綜藝節目,開始把自家主持人變成嘉賓,而不再要求請流量明星擔當節目嘉賓。

目前的綜藝製作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迎來了知識傳播、情感賦能時代,文化節目把厚重的歷史文化知識進行趣味性解讀,觀眾也希望通過觀看節目得到情感勵志。綜藝節目不再過度依賴明星,轉而邀請文博界知名人士,與廣大觀眾分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學者型、專業型、技能型嘉賓頻繁亮相。這些來自不同領域、行業的大神、大牛、大咖,都是有專業技能、有匠人精神的。9000後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個性化喜好的張揚,促生了“不追明星追‘大神’”的觀眾群體。

我們的電視劇創作提倡溫暖現實主義,我覺得現實主義也應該在綜藝節目中綻放,關注社會的真實需求、訴求,關注社會真實的痛點、難點,原創文化節目應該積極反映當代現實生活,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煥發出生命力。我們有理由相信,解決真問題、傳播真知識、表達真情感,會成為未來原創文化節目的發展方向。



影響首頁 | 中華民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

■指導贊助: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發行人:汪威江
■總編輯:汪野
■主責編輯:力華.項俊超
■編務委員:
■資訊提供:天廣信通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電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Web Design john

訂閱申請

聯絡人:

電話:

EMAIL:

驗證碼: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