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
7月27日至8月4日,第16屆FIRST青年電影展在青海西寧舉辦。中國影壇許多新生力量都曾在FIRST嶄露頭角,如文牧野、忻鈺坤、蔡成傑、周子陽、邵藝輝等。今年,新一代電影創作者繼續用青春、生猛的鏡頭,表達自我、情感和生活。
“FIRST創投會至今已孵化了30多部有影響力的電影,如《送我上青雲》《暴雪將至》《老獸》《大象席地而坐》《愛情神話》等。這些作品都是因為劇作好才拿到投資,並在各大電影節展上有所斬獲。建議青年導演們別去想概念、拼資源、拍PPT式的電影,而是不斷地寫作(劇本)。”FIRST青年電影展創始人宋文如是 說。
耕耘16載,FIRST始終關注華語電影新人新作,激發青年電影人的創作勇氣。
類型化創作趨勢明顯
今年FIRST青年電影展共收到有效報名影片833部,14部劇情長片、5部紀錄長片和22部短片入圍主競賽單元。章子怡擔任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評委會成員還包括電影人曹郁、劉強、梅峰、楊紅雨、張家魯。
“一個明顯感受是,青年導演的處女作、早期作品越來越偏類型化。從工業角度看,近幾年入圍主競賽單元的作品品質呈逐年上升趨勢。”宋文介紹。
比如,龍淩雲導演的《何處生長》講述叛逆的滑板青年在尋找失蹤網友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出生或許是造成兩個家庭悲劇的原罪。該片得到謝飛導演、李少紅導演等行業前輩的創作支持,雖然是龍淩雲的首部長片,但技法成熟。藏族小夥兒久美成列執導的懸疑警匪片《一個和四個》以盜獵為主題,劇作嚴謹工整,人物關係生動而複雜,令人驚喜。
“這些作品在類型化敘事中,也裹挾了作者表達。”宋文談到,自韓國劇情片《寄生蟲》在2019年拿下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後,藝術電影節展平臺的風向產生了微妙變化,“大家對觀影的快捷、視聽想像力的提升,有了新要求。”
不過,注重先鋒探索性的FIRST,並未丟掉作者化和私人化的表達。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影片《釣魚》讓宋文非常驚喜。該片導演南鑫曾是婚禮錄影師,他把鏡頭對準河南小縣城裡中年人李偉平淡而重複的生活,吃飯、喝酒、釣魚、睡覺……“導演用獨特而新穎的視角看待故鄉,是一部特別個人化、有趣味的電影。”
今年,FIRST首設單元榮譽“FIRST FRAME第一幀”年度影像。宋文表示,很多影片的創作靈感,都來自導演突然間想起的一幀畫面。和主競賽單元相比,該單元更偏向女性、家庭關係等人文色彩濃厚的視角,旨在鼓勵更多的創作者。
短片是“敲門磚”
“很多導演都是通過短片,獲得進入電影行業的‘敲門磚’。”宋文回憶,早在2013年,青年導演文牧野就曾憑藉短片《BATTLE》獲得第7屆FIRST青年電影展評委會特別榮譽。後來,文牧野的《我不是藥神》《奇跡·笨小孩》屢屢創下票房佳績。
FIRST青年電影展重視短片創作。主競賽獎項包含短片單元;2020年起推出的超短片單元,聚焦於非專業設備拍攝、5分鐘以內的有效敘事影像;今年,影展還設立先鋒創作榮譽,從主單元入圍短片中,選取一部真人作品和一部動畫作品推介表彰。
在宋文看來,拍短片能以低成本讓青年導演被電影行業“發現”。因此,除了獎項鼓勵,FIRST還在非影展狀態下推出短片季,通過與商業品牌及機構合作,邀請新導演創作具有公共價值的、非廣告植入的短片,“這部分短片的創作量保持在每年30支左右,團隊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
通過拍攝短片,青年導演可以組建製作班底,為執導長片打下創作基礎。宋文直言,自己常常遇到新導演和資深電影人,在拍片過程中發生磨合問題,“短片是導演入門的必修課。”
以最低成本進入電影業的方法
2020年夏天,90後導演邵藝輝帶著長片處女作《愛情神話》的劇本,參加了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創投會並獲獎。2021年,《愛情神話》被“火速”推向市場,成為當年電影市場一匹黑馬。
為了幫助年輕導演更直接地面對市場,FIRST創投會不斷革新。起初,宋文發現很多來創投會路演的新導演,提案、項目書撰寫甚至導戲能力,都暴露出諸多短板。於是,影展從前幾年起設立市場公開周單元,邀請郝蕾、張頌文等實力派演員,給新導演上表演課,進行導戲訓練;待進入創投會的公開陳述、導師問答和一對一洽談環節時,新導演也能駕輕就熟。
外部力量助推很重要,但關鍵還是青年導演自身“內功”要強。《愛情神話》成功的背後,是邵藝輝耗時多年的劇本寫作。“以最低成本進入電影行業的方法就是寫作,”宋文強調,“劇本是電影創作的第一要素。要想進入市場,最重要的是劇本!劇本!劇本!”他還表示,“只要人物和故事足夠精彩,年輕導演同樣擁有話語權,也能吸引優質製作資源。”
疫情之下,電影行業受到較大衝擊,但近期《人生大事》《獨行月球》等電影仍取得票房口碑雙豐收。“大家應該有信心,電影行業仍能創造奇跡。未來十年,中國電影仍處於增長期。”宋文表示,青年導演應不斷精進,從敘事、視聽技法等方面完善自我,推動中國電影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