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法規政策 > 《人世間》《親愛的小孩》劇集有哪些共性?

期別:復刊第73期    發行日期:2022/05/15
《人世間》《親愛的小孩》劇集有哪些共性?
出處:主編溫靜    日期:5/15/2022

 

從《人世間》到《親愛的小孩》,從《開端》到《超越》,2022開年至今,現實題材劇碼爆款頻現,稱得上為劇集市場的“頭號招牌”。

據廣電總局“中國視聽大資料”發佈的2022第一季度收視資料顯示,全國衛視頻道共播出電視劇542部,黃金時段電視劇142部,其中首播劇為35部。

從題材類型上看,現實題材、冬奧題材、當代都市題材佔據熱度前三。從收視率來看,《人世間》《對手》《今生有你》《幸福二重奏》《相逢時節》等11部劇碼收視率過1。其中,CCTV1播出的《人世間》以2.850%的收視率問鼎第一季度收視冠軍,該劇也拿下豆瓣8.1的高分,有超過16萬網友打分。

另一部現實題材家庭情感劇《親愛的小孩》用真實的力量實現情感傳遞,更貼近當下觀眾心理狀態,接近人性之暖的心之所向,該劇以豆瓣8分的戰績成為當下的熱門劇集。顯然,截至目前,現實題材以絕對優勢領跑2022年劇集市場大盤。

近年來,電視劇行業整體減量提質,現實題材作品比重持續攀升,由2013年全年產量的54.88%上升至2021年的74.2%,呈現出精品化、年輕化、類型化特點。在今年春推會,現實題材成為業界探討的焦點話題。那麼,如今的現實題材創作呈現怎樣的狀態?現實題材何以成為觀眾的最愛?爆款劇集有哪些共性?

如何正確拿捏現實題材的“真實性”?

貼近現實生活是現實題材區別於其他類型劇碼最鮮明的特質。那麼?如何正確拿捏現實題材的“真實性”?

“現實題材創作,溫暖的描寫現實,還是尖銳的展示生活的殘酷,都不是主要問題。最重要的是創作者溫暖觀眾,照亮鏡頭中的社會生活。”

在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首制協創作規劃指導委員會主任李京盛看來,不回避現實生活當中的粗糲和人生磨難,因為沒有這些生活就不真實;不質疑人性的溫暖善良和美好,因為這不僅是人性底色也是社會底色;不放棄為生活拼搏奮鬥的努力與信心,因為這是生活中的力量,這“三條平衡線”是創作現實題材的方法論。由此,作品才具備“光”。

對於未來現實題材的方向,李京盛指出,一是進一步探索現實題材的寬度。社會生活遠比傳統的都市、情感、職場、婚戀題材廣闊,創作者一定要放開視野、放開筆墨、放開膽量,容納更多現實生活。二是豐富現實題材的創作手法。

以《開端》為例,該劇將個人報復社會的惡性公共事件,改變講述方式,轉化為年輕人見義勇為,收穫成長的故事,非常有現實感染力。而這種轉變,便來自手法創新,所以現實題材創作,在形式上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

如何“恰到好處”地詮釋主旋律?

《人世間》真誠講述東北一戶人家幾十年生活故事,形成了一家老小共同追重播的文化景觀。《心居》以“房”為起點,擴寫時代生活;《老閨蜜》將視野對準電視螢屏上少見的老年題材;《親愛的小孩》將“真實感”貫穿始終,深挖社會痛點議題,細緻展現女性生育、婚姻家庭關係。

可以說,這些受歡迎的現實題材劇集以溫暖的現實主義亮出故事蘊含的激蕩人心的力量,積極的現實主義成為當下創作的潮流,也得到觀眾的接受和追捧。  

“藝術創新的價值是永恆的,而主旋律是時代的命題。我總結一句話,是要講通俗的、真實的、全面反映時代命題下小人物的生活。大事往小了寫,國事往家裡寫,才是真正高大上的創作。”愛奇藝副總裁、影視文學研發中心總經理張恒如此理解“主旋律”。

“要讓觀眾有新鮮感。再好的菜吃多了,也會覺得不好吃。”《開端》製片人侯鴻亮將創新視作內容核心,不重複別人,不重複自己,只有做到這兩點,才有可能被觀眾接受。

《人世間》導演、總製片人李路表示,如今現實主義題材的寬泛度要比以前更廣,從寫人、寫事、寫當下、寫時代精神等各個維度展開。李路指出,市場不應過度強調某一題材劇,類型本身沒有好壞,無論是IP轉化、文學作品改編,還是原創,都有可能成為優秀題材的發源地。能否創作出優秀的作品,還要看創作者、創作公司與創作團隊,有沒有不被閹割的創作精神。郭靖宇認為,創作者避免題材內卷,杜絕紮堆現象的出現,是創新的前提條件。

阿里影業副總裁、敦淇工作室總經理敦淇表示,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他宣導主創團隊走到人民群眾中,看到他們的所思所想,反映他們對時代的歌頌。而且一定要反映社會熱點,兼顧時代痛點,和觀眾產生共情,有靈魂的共振。

如何在影像化取捨之間將IP改編得順理成章?

人世間》根據梁曉聲的同名小說改編;《親愛的小孩》根據電影《左右》改編;《開端》改編自祈禱君的同名小說……大熱的大劇往往來自於IP改編,現實題材作品也不例外。

儘管IP改編是業內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對於“真實性”“現實感”“生活化”更強的現實題材劇碼來說,如何改編才能順理成章?對此,張恒表示,2010年到2020年,是IP的十年。但10年前,行業過度強化了IP的作用,影視作品有一半以上改編自文學作品。但到了2020年,文學作品改編回歸後,相對更加理性,達到了一個平衡。

在李路看來,文學與劇本創作具有獨立性,作家不會寫戲劇橋段,不會直奔主題,傾向於描摹筆下的人物和不一樣的故事。所以功利性小一些,文學表述多一些。小說改編成劇本,完全是兩個藝術門類的工作。創作者在視覺化的取捨之間,要記得文學作品中深厚的意義和表達,抓到選題後,勿忘初心,將作品最打動你的部分,最優美的文字表現出來。

《開端》製片人侯鴻亮同樣強調改編過程中劇本的重要性:“電視劇是一劇之本,好的劇本可以帶來無限可能。而且編劇在創作時,永遠要和自己做鬥爭,獨自熬最艱難的歲月,所以我特別敬佩和尊重編劇,我覺得我們這個行業,大家越尊敬編劇,行業才會有更長久的發展。”

無論是現實題材還是其他類型,電視劇創作的關鍵是講好故事,塑造人物,傳達思想,故事能否打動人心,關鍵在於是否具有共情度、共鳴感。如今,現實題材佔據國劇主流,也是市場主力,怎樣才能拍出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深入人心的劇作?創作者一直在探索的路上。

總而言之,觀眾可以從當下大熱的《人世間》《親愛的小孩》《開端》等作品中看到創作的探索與突破,從觀眾的喜愛度中我們也看到了現實題材故事性、藝術性與市場化的完美融合。

正如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會長尤小剛所言,行業要尊重規律,緊貼時代發展,總結創作經驗,瞭解群體需求,整頓隊伍,端正思想,樹立健康的價值觀和職業道德標準,才能潛心創作,不忘初心,創作出具有生活底蘊與審美價值的作品。

同時,必須建立新的市場模式,把創作權交給創作者和製作者。由創作者創作有實際內容的作品、有思想內涵的內容、有審美價值的故事,由製作者來管控成本,不迷信明星、流量,更不要購買假收視,才能夠建立健康的生產環節。



影響首頁 | 中華民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

■指導贊助: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發行人:汪威江
■總編輯:汪野
■主責編輯:力華.項俊超
■編務委員:
■資訊提供:天廣信通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電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Web Design john

訂閱申請

聯絡人:

電話:

EMAIL:

驗證碼: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