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
柏林、坎城、威尼斯俗稱歐洲三大影展,其中又屬每年5月舉行、風光明媚的坎城影展最受到矚目,雖然今年因受疫情的影響破例延至7月(去年更停辦),但仍抵擋不了這座城市展現的電影活力。坎城影展日前隆重開幕,將為期一周半。而無論是官方或是平行單元,坎城仍照舊舉辦,包含「主競賽」、「一種注目」、「午夜單元」、「特別放映」、「坎城經典」、「國際影評人周」、「導演雙周」等等,令人眼花撩亂的放映活動同時進行。
然而,除了實體放映活動之外,坎城影展的市場展以及各國的「主題館」宣傳活動也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文化內容策進院(文策院)在今年坎城影展也持續推廣台灣影人的相關作品,沿著去年的參展策略,文策院成立「線上台灣館」協助相關業者參與市場展,向全世界推銷台灣電影。
其中,今年坎城影展最受到台灣影迷矚目的作品,應當是由柯震東、林哲熹、曾美慧孜、白宇帆等人主演的《尋找》,此片由台灣前景娛樂與法國、比利時、奧地利聯合出品,順利入圍「一種注目」單元,也讓柯震東、林哲熹等台灣臉孔躍上坎城舞台;而吳璠的《XiXi》則入選坎城紀錄片單元的子單元「DOCS-IN-PROGRESS」,將與其他入圍之創投企劃案共同角逐優秀獎,其中包括有1萬歐元獎金的「Docs-in-Progress Award」。
柯震東、林哲熹上演男男同志戀,新作《MONEYBOYS》在台灣拍攝正式入選坎城影展離開傳統劇情片、紀錄片的範疇之後,在XR單元「VeeR Future Award」獎項有黃心健《輪迴》上集與高逸軍的《落難神像》入圍,將在所有16件入圍作品中角逐最佳VR故事(Best VR Story)及最佳VR互動體驗(Best VR Interactive Experience )。
而黃心健的作品可說是影展常勝軍,其作品《沙中房間》曾於2017年第74屆威尼斯影展拿下虛擬實境最佳體驗大獎,在虛擬實境的領域中,黃心健享譽國際。
而本屆坎城影展市場展XR單元則與新影像藝術節(NewImages Festival)、翠貝卡電影節(Tribeca Film Festival)等具國際指標的沉浸式影展合作,在超現實博物館(MOR)的VR沉浸式線上展演空間舉辦「XR3 線上展覽活動」。
在此活動中,台灣作品除了上述提及已入選坎城影展市場展XR單元的兩部作品之外,還有曾獲文策院方案支持、並入選翠貝卡電影節沉浸式單元的綺影映畫《大師狂想曲:蔡明亮》等作品,也都將於「XR3 線上展覽活動」中亮相。
至於文策院在本屆以「線上台灣館」參加坎城影展,根據文策院資料顯示,總計有國內30家電影業者、 2位個人導演,多達65部作品參與線上市場展會,在內容選題中亦展現廣度與深度。
例如討論性別認同議題的《生而為人》、吸血鬼題材的懸疑驚悚片《詭祭》(原題:狂歡時刻)、融合台灣原住民文化與歌聲的《聽見歌 再唱》、描繪台灣知名舞蹈家許芳宜故事的《我心我行》,以及在短片類中探討喪屍與殺人犯的共通性的《國家免疫失調-序曲》、講述機器人與人類愛戀的《看不見攻擊的程式》等,這些作品都將在坎城線上市場展露出。展現台灣的多元題材創作能量,並提供世界各地的影視工作者觀摩、交流、甚至是買賣交易。
文策院院長李明哲表示:「受肺炎疫情影響,全球消費者接觸影視作品的方式正快速地轉變,在國際三大沉浸式影展攜手合作下,於線上展出沉浸式內容作品,顯見國際間對沉浸式內容發展以及全球市場的重視。文策院掌握趨勢,持續在沉浸式文化內容的創作、人才培育、國際市場開拓等方面提供協助,對於台灣有多部優秀的沉浸式作品入選線上展覽活動,也深感榮幸,期待台灣作品能持續保有世界級的實力和優勢,搶先在全球沉浸式文化內容中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