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
導演李惠仁推出新紀錄片「上學去」探討高等教育本質。李惠仁坦言,一開始想從世新大學社發所停招事件出發拍攝,但遺憾沒機會親自採訪世新大學校長吳永乾,透過鏡頭正面對話。
李惠仁長期關注社會議題,曾以「不能戳的秘密」、「蘋果的滋味」、「并:控制」等紀錄片獲得矚目。新作「上學去」今天舉辦首映會,希望藉由作品與社會對話,考慮私校教師工作權、學生受教權等議題。
李惠仁表示,一開始關注世新大會社會發展研究所停招事件,是因想力挺任教於世新大學社發所的好友陳政亮,李惠仁除了決定報考喚起各界關注,也利用鏡頭記錄過程。
李惠仁透露,花了一年半時間拍攝,除了對無法親自採訪世新大學校長吳永乾感到可惜,也嘆沒機會採訪南榮科技大學關校後被輔導轉學的學生,「學生到新學校後其實面臨被歧視的問題,但因為怕被認出身分,就算用剪影方式採訪,他們也不願意」。
談及拍攝過程中最難忘畫面,他指出是在南榮科技大學期末考時,一名老師面對僅有2、3名學生的畫面,因為當時正好是總統大選前3天,校門口選舉人透過廣播大聲拜票對比安靜的教室,讓他有魔幻寫實的感受。
李惠仁強調,他希望透過影片引發大家思考,私校辦學的初衷,究竟是為了「捐資興學」或「投資興學」,他也心疼學生們在少子化衝擊下,成為魚肉市場上的待宰之魚。李惠仁:『(原音)台灣的私校教育,其實它就是回歸到最初始的就是一個叫「捐資興學」,而不是「投資興學」,我覺得這個概念非常重要。如果「私校法」沒有妥善去解決它,經營就會不斷出問題,出問題之後就會變成要退場,(私校)退場條例又沒弄好,所以問題就會一個接著一個出來,那老師的工作權、學生的受教權都不能受到保障,為什麼?因為其實你可以看到,弄到最後學生就跟,很像我們在魚貨市場,黑鮪魚抓回來,全部放在那邊待價而沽。』(圖:公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