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
公視繼《苦力》、《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後,與客委會聯手推出生活劇第三號作品《茶金》(前名《茶金歲月》),由公視自製、瀚草影視協拍,網羅《一把青》、《我們與惡的距離》等金鐘主創團隊。日前在台北大稻埕開拍,演員們為了稱職演出,使出渾身解數,開拍前積極投入各項訓練與見習。在劇中使用海陸腔客語、閩南語、上海話、華語、英語、日語等六種語言,成為演員們最大的挑戰。
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客委會主委楊長鎮,率領公視代總經理徐秋華、製作人徐青雲、湯昇榮、協同製作人羅亦娌,導演林君陽及主要演員郭子乾、溫昇豪、連俞涵、薛仕凌、李杏、朱陸豪、洪都拉斯、溫吉興、范姜泰基、洪毓璟連袂出席。協拍單位新竹縣縣長楊文科、客家電視台台長張壯謀到場,共同見證這個重要時刻。
陳郁秀表示,公視生活劇除了結合日常生活,很重要是與產業做結合。《茶金》與茶業相結合,從新竹北埔發跡商人,如何在爾虞我詐、競爭激烈的「茶葉戰爭」中,讓台灣茶揚名國際的故事。客委會主委楊長鎮也提到,從本劇中可以看到客家文化的的多種層次,除了讓民眾感受客語魅力和時代風華外,也能見證當時"台灣茶"創造經濟奇蹟的歷史樣貌。
以執導《我們與惡的距離》備受矚目的林君陽導演表示:「因為沒拍過時代劇,更想要挑戰自己!」語言的重責大任則由交給語言指導及演員來擔負。除了華語,郭子乾、溫昇豪、連俞涵挑戰海陸腔客語、閩南語、英語、日語四種語言,居各角色之冠,一邊要精準詮釋時代角色,還有把語言練好,難上加難。
溫昇豪回憶起直到30歲接拍客家電視台的戲,才開始學講四縣腔,在《茶金》中飾演美援顧問公司特別助理KK,學習海陸腔有時有點卡關,幸而劇中講客語的機會比其他演員低,多是一些簡單的禮貌性問候語,較為容易。先前因曾參與《大將徐傍興》演出,對《茶金》那個年代並不陌生,比較需要下功夫準備的,是從大量文獻資料中建立歷史的觀點與角度,了解台灣當年的處境。
祖籍江浙的李杏則在《茶金》中首次挑戰上海話,飾演京劇名角,讓她大嘆:「學習京劇唱戲登台,這真的好難好難!」前期花了兩週在YouTube上自學「貴妃醉酒」,直到在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附設京劇團上完第一堂課,才真的深刻體會到「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為了練功,她更買了水袖及扇子在家苦練,直到看到自己京劇扮相的定裝照後才多了一些信心。劇中她更將圓夢穿著多款旗袍,李杏說:「時代劇一直是非常吸引我的劇種,身為一個生錯年代的人,我一直都非常想穿旗袍啊!這次終於如願以償了。」
茶,半個世紀前一直是臺灣外銷經濟作物之首,更插旗美洲、非洲與歐洲市場,可說是臺灣最早的經濟奇蹟。茶葉如金,許多人因茶富了起來。《茶金》描繪臺三線的新竹北埔地方仕紳、人稱「吉桑」的張福吉(郭子乾飾),所經營的「日光公司」紅茶出口占臺灣總量的三分之一,日光八座茶廠養活了北埔七成的茶農。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後,接受美援,臺灣茶金時代進入另一個轉折,吉桑的獨女張薏心(連俞涵飾)要如何一肩扛起龐大的家族事業,在一個沒有「女商人」的時代,該如何在各方角力的「茶葉戰爭」中,帶領日光茶廠走向世界呢? (圖:公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