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
碎片化、高傳播、低門檻、低成本——這些特性使得短視頻已成為現今年輕人娛樂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對使用者具有高度吸引力的短視頻,往往必然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下圖盤點了對抖音點贊量較高的短視頻。
憑藉演員外貌特徵的區分度,率先抓住觀眾眼球,再利用特殊的創作情景,收穫高流量,是最早出圈的一批短視頻的通常做法。例如@多餘和毛毛姐,這個帳號在抖音平台上已經累計了3437.8W粉絲,4.1億+的點贊。起初它能引爆全網,主要是源於該帳號的主演,是一個一頭紅發、口音獨特、男扮女裝的男演員,這種強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一下子就抓住了觀眾的眼球。而後,在他誇張的演技及一人分飾多角的情境演繹下,收穫了更多關注。該帳號日前單視頻最高點贊量已達294.3W。
隨著短視頻的發展,演員們的外貌特徵,逐漸被模仿。於是,在短視頻中,前後劇情的高低落差感設計及是否能“煽動”大眾情緒的閥值,成為了真正的出圈法寶,屢試不爽。當前抖音上最常見的一種劇情轉折,是身份上的轉折,多到數不勝數。
在演技方面,短視頻的演員們,往往會用遠遠超過觀眾的心理閥值或根本沒有啟動觀眾的心理閥值來吸引大眾眼球。比如,最近驟然躥紅的@三支花,即以後一種方式迅速“脫穎而出”。短短兩個月時間,她們便累計了585.2W的粉絲,最高一條視頻的點贊量為72.4W。
短視頻出圈的制勝方法還有一項,是往往會在內容創作上進行“有效再改造”。
例如,講述總監與甜筒小姐戀愛故事的@川總監,很多內容 改編自高甜漫畫@狗哥傑克蘇。在其15個關注中有@川總監團隊旗下運營的十三個帳號,形成了短視頻“生態鏈”。這些視頻號,有些是@川總監的衍生劇情,有的用來分享女性生活,還有的是專門用來變現帶貨的,點贊量累計少則800W+,多則5000W+。
短視頻升級為短劇,平台嘗試效果不佳引深思
短視頻的成功出圈,吸引了不少影視公司和平台加入。以國內的三大平台為例,去年3月,優酷宣佈和今日頭條合作,將旗下大量的影視作品剪輯成短視頻,投放在今日頭條旗下的西瓜視頻上。去年年底,優酷又和微博在資訊類短視頻領域展開了合作,在素材源、編輯工具和分發扶持等方面推進資訊方向的短視頻化。
與其他兩家平台不同的是,愛奇將短視頻升級成了豎屏短劇,在去年便推出了豎屏短劇《生活對我下手了》。該劇集首集累計點贊量25萬。傳播度雖不敵抖音上點贊量較高的視頻,但也有一定的關注度。
據統計,騰訊視頻已開播《小哥哥有妖氣》《抱歉了同事》《史密私》《女人30+》等火鍋劇。
短視頻是救命稻草還是良藥?
近期,不少影視公司涉獵短視頻市場的內容開發中,而據筆者瞭解,這些內容在創作前期,也遇到不少困難。
隨著進軍短視頻領域的影視公司不斷增多,勢必導致該賽道競爭的白熱化,也讓有待轉型的公司“望而卻步”。
同時,抖音上的“爆款”視頻,往往是能夠直接命中大眾內心共鳴點的內容,而“從眾效應”所帶來的結果,即A帳號的某條內容火了,B帳號移花接木一番,或者直接“抄襲”,火的概率仍然很大。這種“同款”模式,無形之中,壓縮了短視頻的創作空間。
因此,通過短視頻“借勢行銷”成為一些即將上映的影片或熱映電視劇的選擇,像去年熱映的電影《烈火英雄》,該片的主演黃曉明與杜江,則先後通過與熱門帳號@毛毛姐與多餘合拍短視頻的方式,以贈送電影票的途徑,宣傳了一把電影。
因此,在短視頻本身出圈已經很難的前提下,即使存在短期紅利,也不宜盲目入局。但不管是短視頻還是長視頻,想要打磨出好內容,依然需要腳踏實地花時間來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