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
臨近年末,隨著《鶴唳華亭》《慶餘年》《劍王朝》等爆款網劇相繼上線開播,古裝劇迎來一波小高潮。但據21世紀經濟報導消息,包括多家影視上市公司高管及業內知名編劇團隊人士均向記者證實,“限古令”持續。具體來看,自12月起,每家平台古裝、玄幻等類型影視劇,每月限上線一部。
自今年3月網傳最嚴“限古令”以來,廣電總局關於古裝題材的調控不斷,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播出平台、製作公司減少古裝題材投入,古裝劇撤檔、延播、積壓問題加重。
調控層面,廣電總局《關於做好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電視劇展播工作的通知》中明確強調,要把“旗幟鮮明講政治”作為電視劇選購播出的生命線,在展播期間不得播出娛樂性較強的古裝劇、偶像劇,確保播出劇碼與宣傳期整體氛圍相協調;廣電總局最新發佈的《關於2019年第三季度全國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情況的通告》顯示:2019年7-9月,全國各類電視劇製作機構共計生產完成並獲准發行國產電視劇55部2182集。其中,歷史題材劇碼共計9部413集均為近代題材,古代題材零通過。
平台層面,網傳廣電總局網路司分別召集三家視頻平台簽署保證書,4月份起 各平台古裝劇可逐步上線,不過要嚴控占比,未拿到上線許可的不准提前排播和宣發。愛奇藝創始人龔宇在近期財報電話會上稱:“放開的節奏是逐漸展開的,主要是兩大類:一是古裝,二是經典影視改編劇,這兩個限制性類別政府已經逐漸放開。”
製作層面,據傳媒內參-傳媒大眼不完全統計,11月份新開機的劇集數量達35部,涵蓋了青春、都市、年代等題材,其中,古裝劇僅4部開拍。各大影視公司的盈利狀況也並不理想,2019年全國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橫店開機率同比少45%。有頭部影視公司創始人透露:“我們今年古裝片很少,精力主要花在正能量現實主義題材。”甚至有影視公司已放棄古裝劇。
每次關於“限古令”的傳聞都會激起行業的熱議,古裝熱散去,現實劇當道,影視行業也走向兩個極端,一邊是擁擠的現實題材內容,開始面臨同質化問題、爆款難出;另一邊則是古裝題材內容擠壓蟄伏,供不應求。“限古令”將持續多久不可知,但《慶餘年》等古裝劇的爆火再次證明,優質內容不負等待,古裝劇經歷的這輪嚴格篩選,或許正是遇冷後重整行業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