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
限薪令如何落地執行有待觀望,畢竟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崔永元揭露的陰陽合同等行業潛規則還近在眼前。
綜藝限薪令的“靴子”終於落地。
11月9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下發管理通知,直指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節目,明確有關綜藝節目嘉賓片酬的限制。每個節目全部嘉賓總片酬不得超過節目總成本的40%,主要嘉賓片酬不得超嘉賓總片酬的70%,電視綜藝和網路綜藝都需符合上述規定,且節目上線前要向總局報備嘉賓姓名、片酬、成本占比等資訊。
若全部演員總片酬超製作總成本40%,製作機構需備案並說明情況。如製作機構無正當理由或隱瞞不報,將威脅到劇碼的播出和機構製作資質。
事實上,在該限令搬至檯面前,有關綜藝節目片酬限制的傳聞已發酵些許時日。9月,新浪娛樂援引知情者稱,接下來將嚴控綜藝節目藝人片酬,每期節目藝人總片酬不能超80萬元,常駐嘉賓一季節目下來的片酬不能超1000萬元。相關人士指出,官方早在9月前2個月已通過紅頭文件下達至各電視臺和製作單位。
此番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並無規定具體數額,如果以新浪娛樂披露的標準為參照,這意味著嘉賓總片酬或將低於1429萬元,而綜藝節目的現狀是與規定全然迥異的圖景。
據北京日報報導,綜藝節目按量級大小可分為“S級”“A級”“二線”和一般節目等類型,“S級”藝人片酬單集可達500萬元,以一季節目10期到13期來計算,藝人作為常駐嘉賓的總節目片酬超5000萬元;而“A級”節目大概總片酬在2000萬元上下,“二線”節目為數百萬元,一般節目為數十萬元。如剛被罰款交稅超8億的范冰冰,在《極速前進2》中的報價為6000萬元一季。
一位行業資深從業者向36氪指出,與藝人談好的片酬價格往往都是稅後價,實際上綜藝節目邀請這些明星還得負擔高昂的稅費。這更令內容製作方苦不堪言。
廣電總局下達綜藝限薪令對電視臺和視頻平臺都有利好,尤其視頻平臺遲遲未能盈利,與內容成本居高不下息息相關。影視劇方面,8月,3大視頻網站和6家電視劇公司聯合發佈聲明,抵制藝人“天價”片酬,限定“單個演員單集片酬(含稅)不能超過100萬元,總片酬(含稅)不能超過5000萬元。”
相較幾年前廣電央視聯合發聲抵制天價片酬,今年相關政令明顯逐步收緊,參與者眾。但優質明星永遠是稀缺資源,市場供不應求,片酬自然水漲船高。限薪令如何落地執行有待觀望,畢竟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崔永元揭露的陰陽合同等行業潛規則還近在眼前。(圖/翻攝自微博/范冰冰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