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期兩天的「2017第三屆海峽兩岸廣電影視文化展」,於上月中旬順利閉幕。本屆會展參與人數逾千再締新高,兩岸三地最具代表性之作品及影視單位皆共襄盛舉,且舉辦了8場備受肯定之論壇,堪稱近年來嘉賓最眾多、作品最豐富、論壇最精闢之影視交流盛會。
本屆海峽兩岸廣電影視文化展,在參展單位比率方面,呈現相當關鍵之量化與質化指標性意義。
兩岸影視交流近年受非市場與產業因素影響,面臨急劇委縮之瓶頸;惟本屆會展55個展位當中,大陸方面竟占33個、60%。究其因,除係民間產業交流之外,主辦單位秉乎「兩岸強強聯手、共創影視盛世」之策展宗旨,切中兩岸三地產業迫切之需、殷切之盼,始能竟其功。筆者身為主辦單位負責人,相關政府機關、其他策展機構若有所需,必當竭思戮力貢獻經驗,共謀臺灣影視文創產業之振興。
影視產業以其影音魅力,猶如文創產業王冠上最璀璨之玉石,從傳統的影視強國經驗、與新興的南韓奇蹟,。誠如南宋大哲朱熹所言:「治玉石者,既琢之而複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儘管此次會展締造多項輝煌新高,惟基於精益求精,深覺仍有遺憾之處。
在知識經濟時代,學習為創造競爭優勢之關鍵動能,故有遠見之企業與員工皆積極為之,甚至願意付出昂價費用。以今年9月下旬,北京電影學院開辦之影視金融班課程為例,全年共授課12次/24天,費用高達新臺幣134萬元,換算每天學費約5萬6千元。
本次會展所舉辦之8場論壇,與談者皆係兩岸影視產業碩彥。以綜藝節目製作場次為例,被視為大陸前3強的愛奇藝《中國有嘻哈》、優酷土豆《火星情報局》、騰訊《吐槽大會》,其製作高層在大陸向來為「王不見王」,而此次會展,竟能促成3強之製作單位、製作人或監製共聚一堂,堪稱為對岸都無法創造之奇蹟。
無怪乎優酷綜娛高級總監、火星情報局總監製宋秉華要表示,這次的8場論壇之內容、影響力,「價值超過10個億!」
可惜,如此難得的學習機會,聽眾人數卻不若預期。或許臺灣業界學習意願不高,與市場規模萎縮之間有關;但透過類似海峽兩岸廣電影視文化展的參與和交流,亦為學習之一環。例如製作點擊率高達450億的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上海克頓文化傳媒副總劉智,在大會中分享的經驗,「臺灣編劇沒有寫IP的習慣。在大陸拍戲更是沒有1個億以上不可能開拍一齣劇。」對臺灣影視業界,便提供了相當重大的啟發。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而學習則是最佳的準備。謹以此文,與影視同業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