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第三屆海峽兩岸廣電影視文化展」於今日開幕,承蒙兩岸產官學研各界先進與專家撥冗親蒞,筆者身兼主辦單位——中華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中華節目內容製作產業發展協會之創會及現任理事長,謹此申致最高之敬意與謝忱,並預祝會展順利成功。
本屆海峽兩岸廣電影視文化展廣邀兩岸電影、電視、廣播、新媒體、動漫、出版等6大領域,知名機構及專家學者參與,並透過論壇交流、專業講座、節目展示、交易市場、聯誼等活動,希望打造兩岸民間文化交流的全業務平臺,促進全領域合作。
而儘管係民間文化交流活動,策展之宗旨與目標亦與文化部《文化創意產業補助計畫》主旨所列之「研發生產與品牌行銷」、「市場拓展」、「一源多用」、「跨界創新」等4大領域相為符合。換言之,在振興臺灣廣電影視產業方面,可視為政府的戰略夥伴。
市場規模決定產業規模,臺灣過往曾是華人影視與流行音樂王國的輝煌,如今卻陷入產業空洞化、人才出走化的困境,歸根究柢,市場規模未能開拓為關鍵因素。
蔡英文總統就職之後,便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其中在文化交流方面,文化部坦言除了國情不同之外,臺灣在東協部分國家確會遭遇政治因素幹擾。基於此筆者以為,本屆會展目的之一的「兩岸強強聯手,共創影視盛世」,應為政策推動、產業發展之關鍵動能與核心價值。從華人市場的角度分析,中國大陸人口多達13億,而海外華人總數約為5000萬,前者係後者之26倍,主要市場何在毋庸贅言。
或謂兩岸關係目前陷入低迷狀態,「新南向」鎖定之東南亞地區占全球華僑之73%,可成為突破瓶頸之策略目標市場。惟根據福建社會科學院邀請中國傳媒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所進行的一項海外華人華僑市場分析結果顯示,該地區本土影視產業成長速度極快,加上日、韓業界來勢洶洶,因此對來自兩岸的節目挑選標準增高。
該項研究在市場特徵方面做出結論與建議,主張海外華人市場規模正在擴大,且產品銷售管道也進一步多樣化,但只有投資夠大、製作精良的節目方能勝出。因此若能通過民間產業聯手,橫向整合兩岸優勢,將是臺灣廣電影視產業「走出去」、「飛上去」的最佳法門之一。
事實上,台灣影視產業雖然陷入蕭條,但過往蓄積的優勢仍蟄伏以待。近期由公共電視與HBO Asia、新加坡稜聚傳播合製的戲劇《通靈少女》,在海內外深獲好評便可明證。當對岸影視產業挾其資本優勢,迅速在東協國家攻城掠地,臺灣若果「缺席」,則無異於將市場完全拱手讓出。
兩岸影視產業不能只有「競」而無「合」,既是商道也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