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台北電視節將於9月25日揭幕,為了營造「十年有成」的恢宏氣勢,主辦單位特將活動場地從行之有年的圓山大飯店,移師至總面積達6,748平方呎的世貿三館,希望為這項「影視匯聚」盛會,賦予「文創無限」的寄寓。
台北電視節雖然在規模上,不若近鄰的上海電視節、北京中國國際影視節、新加坡亞洲電視節、首爾國際電視節、東京國際電視節;但由於定位為「亞洲龐大電視產業新興市場重要入口」、「串聯全球華語文市場重要平台」的藍海戰略,近年無論是參展家數、交易金額均出現跳躍式的成長。以參展家數為例,從2009年(57家)、2010年(74家)到2011年(84家),年增率均達到二位數字、甚至接近30%。但從2012年起則陡降為5%、甚至不到。而在買家方面,今年來自中國大陸的採購方更是顯著減少。
據研析,大陸買家之所以出現退縮與觀望態度,與新唐人電視自2012年起開始參展不無關係。因為敏感的政治顧忌,致使部分業者猶疑甚至卻步。
電視節目做為一種高娛樂性、高生活性與高傳播性的文化創意產業,影視會展做為一個重要的交流、學習與交易平台,自不應淪為非產業屬性之政治價值、信仰價值的傳輸管道。
尤其就台灣文創產業的全球競爭力與戰略布局而言,兩岸電視產業各擅勝場也互有罩門。例如在劇種方面,台灣以時尚劇見長,大陸則以歷史劇勝出。又如在行銷方面,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提供了台灣業者重要的腹地與能量;台灣領先的時尚品味,則又成為大陸業者挺進國際的娛樂試金石。
兩岸影視產業,若能在優勢上各自極大化、在劣勢上彼此互補化,則打造華人影視文創盛世將指日可待。但假使受政治、信仰等非產業因素作梗,陷入停滯與空轉,那麼「契機」就將成為「危機」,「企圖」亦必斲損「版圖」。
當然,就目前的兩岸局勢而言,促進兩岸影視交流不可能一步到位。但通權方能達變,我們寄盼在兩岸官方無法通其權之處,能夠藉由強化業者合作的法門來達其變、竟其功。這也正是本會近年來多所呼籲、多方奔走,希望強化兩岸合拍電視劇的關鍵思考。
而在另一方面,對於像台北電視節這樣的盛會,我們當然希望有愈來愈多的同業共襄盛舉;但也誠懇呼籲參展者,對這樣的行銷平台有正確的認知,能夠「讓專業的歸專業,讓志業的歸志業」。
事實上就大眾傳播理論與實務而言,無論無線數位、類比有線或者網路,當中任何一座平台的效能都遠高於會展。新唐人電視最佳的舞台,應不在台北電視節。畢竟,這是一處呈現「真善美」的展場,而非一座傳遞「真善忍」的道場。